西瓜文库!您身边的智库专家!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晨醒如歌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通用17篇)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篇1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科书70-71页例1,练习十二相关练习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2、学会四边形分类;概括出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的关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发展空间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学生团结合作互助精神,在拼图的过程中感受图形的美。

  教学重点: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关系。

  教学准备:教具:课件,四边形关系图,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模具各一个。

  学具:三角尺,直尺,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引入新课。

  师:我们以前已学过很多图形了,请认真观察下面图形它们是由几条边围成的?(课件出示)

  生:四条。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由四条边围成的这些图形叫四边形。

  师:在这些四边形中,你最熟悉的是什么图形?

  生:长方形,正方形。

  师:长方形、正方形的边和角各有什么特点?

  生: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对边平行,四个角都是直角。(板书)

  生: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对边平行,四个角都是直角。(板书)

  师:看来同学们对以前的知识掌握得真牢固!正方形是长方形吗?

  生:是。

  师: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我们也可以说长方形包含正方形。

  师: 你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名称吗?(指课件中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生: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师:你们认识得真多,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一)动手操作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点。

  师: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又有什么特点呢?现在我们用学具分别量一量它们的边、角各有什么特点,把你的发现像这样写下来。并相互说说你是怎样发现的?四人小组活动开始。

  生: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二)教学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1、汇报发现。

  师:谁来大胆汇报自己的发现?你是怎样知道的?

  (指名说说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师:谁还有其它的发现吗?

  2、验证结论

  师:刚才有的同学找到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是互想平行的,我们一起来验证吧,请看大屏幕!(大屏幕展示方法:用直尺、三角尺平移验证)

  3、总结概念。

  师:(边操作边说)这组对边平行,这组对边也平行,两组对边都平行。

  师:你们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怎样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吗?(指名回答)

  师:请打开课本71页,找找课本是怎么说的,画起来齐读一遍。

  揭示概念:[课件展示]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并板书)

  4、引导学生找出关键词。

  师:在这定义中,你认为哪些词语比较重点?

  生:两组,平行,四边形。

  师:你真会找。我们把重点词读重音,齐读一遍。

  生:学生读。

  师:下面我们男女同学比赛,看谁读得好。(男女分别读)

  师反问:要想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必须符合什么条件?

  (三)认识梯形

  1、汇报发现

  师:梯形的边又有哪些特点呢?

  生: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师:你们都有同样的发现吗?(板书)

  生:有。

  2、验证结论

  师: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

  师:(边操作边说)这组对边不平行,这组对边平行,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3、总结概念。

  师:你们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怎样的四边形叫“梯形”吗?

  师:请打开课本71页,找找课本是怎么说的,画起来齐读一遍。

  揭示概念:[课件展示]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并板书)

  4、引导学生找出关键词。

  师:在这定义中,你又认为哪些词语比较重点?

  生:只有一组,平行四边形。

  师:你找得真准确,我们把重点词读重音,再读一遍。

  师:下面我们来小组比赛,看哪个小组读得好。

  师反问:要想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梯形,必须要符合什么条件?

  师:(指练习中的平行四边形)问:它为什么不是梯形?它其实是个平行四边形,那平行四边形与梯形有什么不同?

  三、教学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这么多的图形了,这些图形都是四边形。(课件出示四边形的集合图)

  师:我们先看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边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生:两组对边都平行。

  师:那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吗?(四人小组讨论)

  师:指名汇报。

  师总结: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它们特殊在哪里?

  生:四个角都是直角。

  师:梯形有没有两组对边平行?

  生:没有。

  师:所以梯形自己为一类。

  教师总结:所以在四边形这个大家族中[展示:四边形集合圈],有平行四边形、梯形、一般四边形这几个家庭组成[展示:平行四边形、梯形集合圈],在平行四边形这个家庭中,包含有长方形这个特殊的小家庭[展示:长方形集合圈],长方形这个小家庭中又包含正方形这个特殊的成员[展示:正方形集合圈]。

  师:现在我们对照课本71页的这个集合图,同桌互相说说这些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生:学生活动。

  师:谁来说说它们的关系。(指名说)

  四、质疑。师:请打开课本70--71页,看书有没有要问老师的呢?

  五、巩固练习。

  1、判断:

  (1)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 )

  (2) 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 )

  (3) 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并且相等。( )

  (4) 长方形、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

  2、找一找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师:你们判断得真准确。其实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就在我们的身边,你们在哪里看到过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呢?(指名说说)

  师:好,老师现在带你们去校园找找,看这美丽的校园哪里有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呢?(主题图)

  师:谁愿意上来找找?

  师:同学们真会找,我们在生活中也要仔细观察身边的事物。老师也找到了一些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和梯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课件欣赏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师:我们生活中很多建筑物都要用到我们学过的图形的。你们想不想利用我们学过的图形亲手拼一幅美丽的图画呢?

  生:想。

  3、拼图。

  师:拼图要求:用学过的图形,拼出你们喜欢的图画。

  (1)找图形(2)小组拼图画。 (3)展示作品。

  生:学生动手拼。

  师:同学们真能干,能利用我们学过的图形拼出这么漂亮的图画,你们的手真巧。在这些美丽的图画中,你最喜欢哪一幅?它是由哪些图形拼成的?

  六、总结:谈收获。

  师:同学们,你觉得这节课里你表现怎样?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篇2

  一、总目标

  1、理解和掌握垂直和平行的概念,会正确地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和平行线,会画长方形和正方形。会在点子图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2、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3、了解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四种图形的关系。

  4、学习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各个部分的名称底和高,会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

  5、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发展学生对数学思考的能力。

  二、子目标

  《垂直》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和理解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位置关系,知道垂足和垂线。

  2、会用三角尺画垂线。

  3、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对生活中简单的物体间位置关系和现象作出初步解释。

  《平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平行线,理解平行线的含义,掌握平行线的特性。

  2、使学生会用直尺、三角尺画平行线。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平行四边形》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2、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会画平行四边形的高。

  3、知道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从中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的启蒙教育。

  《梯形》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掌握梯形的特征。

  2、认识梯形各部分的名称,会作梯形的高。

  3、认识等腰梯形、直角梯形,掌握等腰梯形、直角梯形的特征。知道等腰梯形与直角梯形的区别。

  三、单元知识结构图: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互相平行的认识

  画平行线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画平行四边形的高

  互相垂直的认识

  梯形的认识

  画垂线

  画梯形的底和高

  四、重点分析

  《垂直》

  1、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垂线的概念,学会用三角板准确的画垂线。

  2、要素分析:垂线的概念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两条直线垂直是互相的(谁是谁的垂线),不能孤立说某直线是垂线。

  (2)、两条直线相交的位置关系是相交成直角,这也是互相垂直的关键,它与两条直线放置的方向无关。

  3、与其它教学重点的联系

  垂线的概念和画垂线的方法为后面学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做准备。

  4、突出重点策略

  (1)、借助演示、操作的手段,让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概念。如老师通过教具的演示,让学生观察、理解“互相垂直”,同时强调两条垂线是相互的。又如让学生通过操作学具:用两条小棒摆出相互垂直的关系,并让他们把相互垂直的小棒按不同的方向放置,使学生明确相互垂直的关键是相交成直角,与放置的方向无关。

  (2)、联系生活,让学生寻找生活中见到的相互垂直的例子,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平行》

  1、教学重点:理解平行线的概念。会用三角尺和直尺准确的画出一组平行线。

  2、要素分析

  (1)、两条直线平行是相互的,不能孤立说某条直线平行。

  (2)、两条直线平行的位置关系是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这也是互相平行的本质特征。

  3、与其它教学重点的联系:平行线是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特征的重要基础。

  4、突出重点策略

  (1)、学生对平行线已经有初步的认识,因此可以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平行线的例子,唤起学生的感性认识。

  (2)、教学时可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经验作为突破口,进一步引导学生掌握平行线的本质特征。

  《平行四边形》

  1、教学重点:探究平行四边形特征和特性。

  2、本重点包含的要素

  (1)有四条边。

  (2)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

  (3)具有不稳定性。

  (4)与长方形、正方形比较异同,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3、与其他教学重点的联系:是学习梯形的基础。

  4、突出重点的教学策略

  主要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观察、操作、总结。

  (1)用量一量、比一比、(尺子)推一推等方法使学生总结出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

  (2)用拉一拉的方法,如:把长方形、正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形,加深对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这一特征的理解,同时,使学生了解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以及与正方形、长方形之间的关系。

  (3)用拼一拼、在钉子板上围一围等方法,使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特征和特性加以巩固。

  《梯形》

  1、教学重点:掌握梯形的特征。

  2、本重点包含的要素

  (1)、掌握梯形的特征: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强调“只有”的含义。梯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区别。

  (2)、认识梯形的上底、下底、腰。

  3、与其他教学重点的联系

  认识梯形的上底、下底、腰、高,为今后学习梯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4、突出重点的教学策略

  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热情,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学并在小组内交流。

  (1)、小组内在老师给出的图形中挑出梯形,并说说为什么。(可阅读书本,从而得到对梯形的特征的更准确的语言描述)

  (2)、自学并在小组内交流梯形的上底、下底、腰的知识。

  五、难点分析

  《垂直》

  1、难点具体体现为:用三角尺画垂线(包括过直线上、外一点作垂线)

  2、原因分析:不理解垂线的定义而用尺子随便画一条线与已知线相交。

  3、解决策略:首先要让学生明确画垂线即是画出90º的角。其次是强调学生用三角尺作图时要把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线重合,在另一条直角边上画线。

  《平行》

  1、难点具体体现为:

  (1)、平行线为什么要在同一平面内。

  (2)、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的方法和检验平行线的方法。

  2、原因分析:

  (1)、平行是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纯数学的内容;而四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都比较弱。

  (2)、画平行线要同时用到直尺和三角尺,作图中还要注意平移,这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3、解决策略:

  (1)、以粉笔盒为例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让学生观察不同面上的两条棱,使学生知道不在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不平行也不相交。

  (2)、教师演示画平行线的方法,强调要利用直角三角尺的两条直角边,一条直角边画直线,另一条直角边就放直尺,三角尺沿着直角边上下移动就可以画出平行线,注意要按紧直尺。

  (3)、检验时也是强调学生利用直角三角尺的两条直角边,要告诉学生不管平行线怎么摆,都是用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平行线的其中一条边重合,而直尺永远摆在三角尺的另一条边上。

  《平行四边形》

  1、教学难点:画平行四边形的高。

  2、原因分析: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有限,作出的高往往有误差。

  3、解决策略:

  (1)了解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某一点和与之相对应的底;

  (2)从某一点向底作一条垂线,这条垂线就是高;高应该是某一组平行对边的距离。

  (3)明白可画无数条高;在同一组平行对边所作的高长度是相等的。

  (4)教会学生正确使用三角板画高。强调用三角板画高的重要性。

  (5)提醒学生要用虚线画高,并画出垂直符号。

  《梯形》

  1、教学难点:理解梯形底和高的意义并会画梯形的高。

  2、原因分析: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有限,作出的高往往有误差。

  3、解决策略:

  (1)、小组在梯形上画高,并说说为什么这样画?你可画多少条高?

  (2)、小组汇报,全班评议如何画梯形的高,可画多少条高;强调利用直角三角板的两条直角边辅助作高。

  (3)、提醒学生要用虚线画高,并画出垂直符号。

  六、教学策略:

  1.密切联系现实生活与数学知识,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

  讲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时,要和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紧密联系,使学生体会到实际正是应用其特性为人类服务的,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如推拉式防盗门应用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梯形堤坎正是利用梯形上小下大的稳固性等等.

  2.利用“变换”思想,提高学生灵活理解知识的能力.

  无论是平行四边形还是梯形,都有一般形式,往往学生对于一般形式认识比较深,稍作旋转、变换便不知所措.例如:学生在学习梯形的各部分名称时,往往学的过死,通常把较短的底叫做上底,较长的底叫做下底,这里的“通常”说明,有时(倒放时)也把较长的底叫上底,较短的底叫下底.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认识所学的图形.

  3.培养学生的科学严谨,积极探索的精神.

  在判断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时候,不能只用眼观察,还要用规范的方法判断.结合用三角板、直尺判断平行线的方法加以说明和验证,这种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在今后学习中也是非常必要的.

  4.在教学或练习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借用各种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教师在教学中既要重视直观演示,运用比较的方法,又要加强动手操作,通过学生量一量、画一画、折一折等,悟出知识的真谛,以求得其思维的发展,能力的培养,体验成功后的喜悦.

  5、教书本第66页“距离”这个概念时,要强调所画的是“垂直线段”,而不是“垂线”,着重理解“垂直线段”的含义。

  6、教画梯形的高时,要学生先找出互相平行的那组对边,然后通过上底一个顶点向对边引垂线。

  七、错例估计

  1、学生容易把要求画平行线的题目看成画垂线。主要原因是学生不认真审题,另外受到先入为主的影响,因为学生是先学作垂线的方法,所以当他们一看到题目出现图(已知直线和线外一点)时,就理所当然地想到画垂线。解决问题的办法是要求学生认真审题和养成检查的习惯。

  2、给直角梯形画高。学生受前面学习的影响,不观察图的特点,就马上在图上画高。其实可直接把上底与下底之间的直角边作为直角梯形的高。

  3、写出梯形的各部分名称时,正放时把较短的底叫做上底,较长的底叫做下底,倒放时也把较短的底叫上底,较长的底叫下底.教会学生要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图形。

  4、把四边形理解为只包括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会学生其实还有一般的、不规则的四边形。

  八、练习题分析

  (1)、68页第1、2题都是有关“平行和垂直”的判断题,教学时要着重引导学生说一说判断的方法。

  (2)、68页第5、6题分别要求学生思考,怎样测定跳远的成绩比较准确?怎样修路最近?实质上是垂线段的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课外再去找一找这样的例子。

  (3)、73页第3题,借助“剪一剪”的活动,让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联系与区别,要鼓励学生依据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从多种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同时也要关注思考问题的过程,并让学生之间探讨和交流自己的剪法和理由。

  (4)、76页第10题,让学生画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并思考:可以画多少条高?学生可以根据“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这一点,推断出高有无数条。

  九、课时安排:

  《垂直与平行》4课时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4课时

  练习课:2课时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

  2.使学生了解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并会用集合图表示。

  过程与方法: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全过程,掌握它们的特征。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了解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并会用集合图表示。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用集合图表示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感知图形

  1、出示校园图(70页):在我们美丽的校园中,你能找到那些四边形?

  2、判断下面的每组直线是否平行?

  动手在自己的作业纸上验证一下?

  3、课件演示,连接每组线的两端。

  另两边还平行吗?验证自己的猜想(发给学生练习纸)

  4.小组交流:

  从四边形的特点来看,四边形可以分成几类?

  (按边的特点:对边平行的;只有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不平行的;对边不平行的……按角的特点:4个角都是直角的,不是直角的)

  二、探究新知

  1.归纳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

  问:有什么特点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找一个平行四边形进行探究。

  反馈交流并展示: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强调说明:只要四边形的每组对边分别平行,就能确定它的每组对边相等。因此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

  问:

  ①生活中你见过这样的图形吗?(课件出示)它们的外形像什么?

  ②这些图形有几条边?几个角?是什么图形?

  ③这几个四边形有边有什么特点?

  ④它是平行四边形吗?

  ⑤你们在量这些图形时,是否发现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如果有,是什么?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2、练习(选择题)

  3.现在你还有什么问题吗?(追问)

  长方形和正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为什么?请把三者之间的关系填在这个集合圈里.

  课件展示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者之间的集合关系。

  4.用集合图表示四边形之间的关系。我们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刚刚认识的梯形,你能用这个集合圈来表示他们的关系吗?(学生尝试填图)课件展示.

  三、巩固练习

  1、判断题.(略)

  2、小魔术:剪一剪。

  在平行四边形纸上剪一刀,使剪下的两个图形都是梯形。

  在梯形纸上剪一刀,使剪下的两个图形有一个是平行四边形。

  在平行四边形纸上剪一刀,使剪下的两个梯形能完全重合。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何体会和收获?

  五、作业

  1、课堂作业本。

  2、课外作业。

  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剪成两个图形,然后拼成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是什么三角形?有几种剪拼的方法?

  把一张平行四边形的纸剪一下,分成两个梯形,有多少种剪法?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篇4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科书第70-71页例1,练习十二相关练习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并总结概括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

  2、理解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能用集合图直观表示出各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动手操作、总结概括及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学生主动参与观察、猜测、操作、验证、交流等活动,经历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全过程,探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并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

  教学难点:用集合圈表示四边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和梯形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直尺、三角板、量角器、水彩笔、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

  四边形各一个。

  教学活动过程:

  一、情景引题:

  1、观察情景图,找出图中的平面图形。

  师:这是一幅美丽的小区图,你能在这幅图中找到哪些平面图形?

  生:我能找到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

  教师板贴: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

  2、老师把这些图形贴在黑板上,这4个图形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是什么图形呢?(生:都叫四边形)

  3、师: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呢?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我们熟悉的四边形,你知道它们有哪些特征吗?

  你还能从平行或垂直的角度说说它们的特点吗?

  4、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四边形家族中的另外两种图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二、探究新知

  (一)研究平行四边形

  1、提出探究问题。

  师:仔细观察平行四边形,大胆地猜想平行四边形可能会有哪些特点?(板书:观察、猜想)

  生1:我猜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可能平行。

  生2:我猜平行四边形对边可能相等。

  生3:我猜平行四边形的对角可能相等。

  生4:我猜平行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度……

  师板书: 对边平行? 对边相等? 对角相等?

  2、探索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师谈话:现在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些猜想是否正确,同桌合作,选择其中的一条或两条来研究。你们可以借助量角器、直尺、三角板等工具,想办法来验证平行四边形的特点,看能不能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其它秘密,比一比哪一组想出来的办法最多?

  同桌合作验证。(板书:探究、验证)

  3、汇报交流:请你说说你们是用什么办法验证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学生可能有的方法:

  (1)学生用画平行线的方法,利用推三角尺的 方法来判定平行四边形的对边是平行的。

  (2)用画垂线段的方法也验证了平行四边形的对边是平行的;

  (3)量平行四边形各条边的长度,检验平行四边形的对边是相等的。

  (4)用量角器测量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证明平行四边形的对角是相等的。

  ……

  4、电脑演示证明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5、师:通过同学们的亲自动手实践,发现并验证了平行四边形的特点,现在,你能说说什么是平行四边形吗?

  师小结:其实,数学家们经过研究大量的图形发现,只要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就一定是平行四边形

  板书: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解释:分别是什么意思?)

  (二)研究梯形

  1、师:观察这个梯形,和刚才研究的平行四边形比一比有什么不同的发现?

  2、同桌同学相互议一议,怎样的四边形是梯形?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解释:什么是只有?)

  3、电脑演示

  问:如果两组对边平行就是什么图形了?

  (三)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师:小朋友已经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在日常生活中见到到过这些图形吗?

  (学生可能会说长方形是平行四边形,抓住时机让学生讨论:长方形和正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为什么?)

  师小结:因为长方形和正方形都符合平行四边形的特点,所以,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学生回答后欣赏。

  (四)探究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1、师:刚才同学们谈到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请你利用手中的图形,表示它们的内在关系。(把它们按范围的大小进行排列)

  2、学生摆放后,电脑出示集合图。

  3、判断下列图形哪些是平行四边形,哪些是梯形?说一说为什么?

  三、巩固拓展

  1、猜一猜:

  师:下面只看到四边形的一部分,你能猜出它可能是什么图形吗?

  数 学

  数 学

  生:可能是长方形 ,可能是正方形,可能是平行四边形,也可能是梯形。

  数 学

  生:可能是梯形,也可能是平行四边形,不可能是长方形和正方形。

  数 学

  生:可能是梯形。问:是可能还是一定?

  纠正:一定是梯形。

  2、分一分:

  师:通过猜图形,小朋友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下面把平行四边形或梯形画一条直线后变成两个图形

  (1)两个平行四边形

  (2)两个三角形

  (3)两个梯形

  (4)一个梯形和一个三角形

  (5)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

  3、数一数:

  师:老师这里有几个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请你仔细数一数。

  图中共有( )个平行四边形 图中共有( )个平行四边形,共有个梯形。

  4、说一说:

  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你最想说的话是什么?

  5、结束语:图形世界变化万千,奥妙无穷,希望小朋友学了这么多的四边形后,积极动手画出美丽的几何图形。

  板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四边形

  对边平行 观察猜想

  对边相等 两组对边 探究验证

  对角相等 分别平行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篇5

  教学目标:

  1、 通过自主探究活动,理解平行与垂直这两种特殊的直线间的位置关系,初步认识平行线和垂线。

  2、 通过观察、操作、讨论、归纳等活动,积累操作和思考的活动经验。

  3、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初步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的概念。

  教学难点:

  理解平行与垂直概念的本质特征。

  教具准备:

  学生白纸、小棒、直角板、课件、黑板

  教学过程:

  一、唤起与生成

  同学们,直线我们已经学过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板书:两条直线)让我们一起想象一下,如果让我们在一张白纸上画两条直线,这两条直线会形成怎样的位置关系呢?(生着急回答)我们不急着回答。

  二、探究与解决

  先拿出老师给你们准备的白纸和两根小棒,把白纸当作平面,两根小棒当做是两条直线,先在白纸上摆一摆,然后再照样子画一画。请看大屏幕,老师有操作要求。谁来读一读。(你的声音真响亮)

  (出示课件2)摆一摆

  师:根据老师的要求,动动小手,开始吧。(教师巡视)

  学生一边摆一边画,老师边观察边收集学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选出能呈现各种情况的典型作品)

  小结:同学们的想象力太丰富了,画出了那么多种情况。这是我从同学们手中收集的有代表性的作品,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同学们的作品。(老师张贴)

  为了交流方便,我们给它标上序号。在一张白纸上画两条直线,同学们画出了这么一些不同的情况,如果现在请你根据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把这5种情况分分类,你觉得可以怎么分?(课件3)

  看大屏幕,老师读要求,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

  分好了,把你的想法说给同桌听一听,请小组派代表来汇报一下,你们是按什么进行分类的?分类的结果是什么?来,你说,老师把它记下来。21教育网

  学生汇报了三种情况。

  我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两种分法,有什么不一样?②号?

  我们统计一下,这样分的举手。那我来采访一下,这些同学是怎么想的,你为什么这样分?学生说。老师说,你想分成相交的、不相交的,老师把它记下来(板书)相交的、不相交的。这是这种分法同学的想法,还有哪些是这样分的?你们又是怎么想的呢?为什么把②号分到这里呢?学生说,②号直线可以向两端无限延长,有宽的、有窄的,就相交在一起了,所以②和①③④一组。

  谁听明白他的意思?生再来说一说。你是怎么看出②号延长后可以相交的?你讲的真清晰,往哪边延长?我们来延长一下看看。咦,真让你们说对了,延长后果真相交在一起。真了不起!老师为你们点赞!那⑤号呢?学生有说到,平行。老师追问:你说的平行是什么意思?继续追问。(生说像直直的线)这样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在数学上叫它们互相平行。(板书:互相平行)像①②③④属于相交情况,它们相交后都会产生一个交点(板书:一个交点)

  同学们,这两种情况我们已经交流过了,这里还有一种分法,谁是这样分的?说说你的想法。生提到直角,一起验证直角,(板书:直角),那①③④号它们形成的角为钝角、锐角(同时板书)小眼睛真亮,像④号这样,在数学上我们称为互相垂直(板书:互相垂直)。同学们看,我们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分成了两种,相交的、不相交的,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平行与垂直。(板书课题)关于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的定义,让我们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打开课本的56、57页,同学们自学一下,里面的重点内容可以圈一圈,画一画。

  来,谁来说一说什么是互相平行?来你来说一说,你再来说一说。直线a平行于直线b,在数学上记作a∥b,老师板书(这是两根平行的小斜杠)来伸出小手跟着老师一起比划一下。

  那,什么是互相垂直呢?谁起来说一说?垂直符号。伸出小手比划一下。(师板书)

  那同学们平行与垂直我们已经认识了,那平行与垂直的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也经常可以看见。你能很快的在我们周围找找平行与垂直的例子吗?生说。老师这里也有一些平行与垂直的现象,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播放课件)看这个图形是:长方体。这两条线的位置关系是?那这两条线呢?这两条线呢?所以我们今天研究的互相平行和互相垂直的位置关系必须是在同一个平面内的。(板书:同一平面)

  三、训练与应用

  1.来学到这里,老师要试试你的眼力。(出示课件练习)

  2.刚才我们举了生活中的平行与垂直的现象,其实在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几何图形中也有平行与垂直的影子。(出示课件)

  把答案写在记录纸上。

  找生写的投影。

  四、小结与提高

  同学们,一节课很快就要过去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吗?

  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有关平行与垂直的有关知识,好,下课!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篇6

  一、 用发展的眼光来教学,关注知识形成的过程,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未来能力。

  用发展的眼光来设计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探究中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远比让学生直接但却被动地获取现成知识结论要更加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学生的观察、猜想、探索和创新等其他各方面能力都能得到有效地开发和锻炼。“纸上得来终觉浅。”以听、记忆背诵接受而来的知识,理解较肤浅也易遗忘。而在体验中自身感悟的东西理解深刻、印象久远。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是不可能靠讲授、听而得来的,“能力”要在有效的活动中、探究中、应用中、实践中锻炼而成。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研究,王老师本着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的方法,让学生依据探究内容自己有序探究,自己量一量、比一比、想一想,从而得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学生自然也得到了有效地学习。

  二、探究性学习和有意义的接受学习的有机结合。

  在学习过程中,王老师让学生动手检验对边是否平行,用了探究性学习方式,同时王老师做了适当的讲解和引导,让学生有了选择性的学习。

  三、创造性地挖掘教材里的素材,让学生也能“提出问题”。

  我们的学生大多数只会被动地听而不能提出问题、发表见解。“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我们要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途径去思考问题,勇敢地发表见解,大胆推理,勤于探索,从而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发展。课堂教学中,发散性提问: “你还有不同的观点吗?”“ 还有哪些可能?”这类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而是要学生产生尽可能多、尽可能新、尽可能前所未有的独创的想法。这类问题激发的正是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思维。在这种问题的推动下,学生必然展开多角度、多方位的思维活动,以求得到多种答案。例如,在认识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正方形的关系时,王老师让发散性的思维来思考这些问题,这不仅是对以前教学内容的复习巩固,又是学习新知识的过渡,让学生能够更好的了解这些内容

  四、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在教学活动中,王老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整堂课的设计与教学中,王老师始终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考虑学生的后续发展为指导思想,让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始终处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中。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篇7

  一、教学内容

  1垂直与平行

  2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二、具体编排

  垂直与平行

  是在学过直线及角的知识的基础上教学的,同时又是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基础。

  主题图:

  垂直和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特殊位置关系,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主体图为我们提供了许多生活中常见的原型:单杠、双杠、攀杆、跳高杆、跑道。等等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1:两条直线的关系──平行与垂直的概念

  (1)教材通过小组画直线的活动,让学生认识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相交和不相交两种情况,相交又有不同的情况,有成直角的和不成直角的。在此基础上给出平行和垂直的概念。

  (2)这里值得注意的是从第一幅图到第二幅图的变化,特别是中间的小男孩画的两条直线在第一幅图中还没有相交,通过把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再画长一些以后,发现在第二幅图中他们相交了。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平行线的本质特征,理解“永不相交”的含义。

  教学时注意三点:

  1从两条直线的关系整体把握垂直与平行的概念。因为这都是两直线的特殊关系。

  2不能孤立地说某条直线是垂线或平行线,要注意相对性。

  3避免思维定势,认为只有水平线和铅垂线才能说垂直或平行,老师在这里可以设计相应的练习加以巩固。

  “做一做”

  第2题是通过操作让学生初步理解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相当于初步几何中平行的判定定理)。

  例2: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直线上一点、直线外一点)、点到直线的距离

  (1)过直线上一点画该直线的垂线,教材通过连续的动态图描述画垂线的方法。这里没有给出文字说明,可以让学生自己来总结。

  (2)过直线外一点画该直线的垂线,让学生自己探索画法。教材提供了两组(直线水平或斜着),使学生更明确地掌握画垂线的方法。

  (3)接下来通过让学生实验、尝试,发现点到直线间垂线段最短的性质,这也是垂线段最重要的性质。然后给出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为后面学习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高作准备。

  例3:画平行线的方法

  a)画一条直线的平行线

  b)探讨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相等

  c)利用长方形的特点画一个长方形

  1画一条直线的平行线,教材用直观图呈现平行线的画法,这里只给出直尺和原直线垂直的示例,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尝试把直尺斜过来,借助三角板的其他两个角,看看画出的是不是平行线,其实都是利用了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性质。

  2用同样的方法可以检验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3接下来,让学生自己画图,通过测量发现平行线之间所夹的垂直线段同样长。实际上这里就是到了平行线之间的距离,但这儿只是让学生知道这种现象,不要提过高的要求。

  4最后让学生综合应用画垂线和画平行线的方法画一个规定尺寸的长方形,首先要让学生回顾长方形边和角的特征,根据特征来画。

  练习十一:

  第3题,是一道开放题,学生有许多不同的折纸方案。

  第5、6题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理解平行与垂直在生活中的应用。第6题是借助点到直线间垂线段最短的性质来解决修路的问题。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他们都是特殊的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学生已经在三上初步认识,在这儿是利用平行的概念让学生从数学化的角度进一步认识。

  主题图:

  首先,主题图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提供了丰富的生活原型:推拉门、楼梯、垃圾筒等。

  例1:通过给四边形分类,引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概念、四边形的关系

  1首先从一般四边形入手,让学生画出四边形(有已认识的特殊四边形,一般凸四边形、凹四边形),并进行分类。整理出长、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给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定义。

  2接下来由小精灵的问题让学生探讨长、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关系,揭示长、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一致性。

  3最后用集合图来表示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例2: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的性质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来体会平行四边形易变形、不稳定的性质。这个性质学生在前面通过实验已经初步认识了,在这儿的重点是观察平行四边形变形后还是平行四边形的特性。

  平行四边形底和高,梯形底、高、腰,等腰梯形的概念

  为以后学习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作准备。

  通过图示直接给出以上概念。这里要注意平行四边形底和高的对应性。

  练习十二:

  第3题,开放题,通过活动进一步认识梯形只有一边平行,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特性。

  第4题,渗透同位角相同,两直线平行的思想。

  第5题,开放题。注意规律性。

  第8题,把四边形和轴对称联系起来,把以前的图形的对称扩展到几何图形。

  第9题,通过不完全归纳,得到四边形四个角之和都得360度的结论。再把此结论推广到任意四边形。这里也是渗透了归纳、猜想、验证的数学思想方法。

  第11题,前面例题中讨论的都是平行四边形边的特点,这儿试着让学生发现角的规律。──对角相等、邻角互补。

  数学游戏:

  通过介绍莫比乌斯带,并让学生操作一下,感受数学的神奇,提高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

  2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3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四、编排特点

  联系现实素材,利用直观帮助学生建立几何概念。

  在垂直和平行中,我们借助运动场上的一些器械,像单杠、双杠等,在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中,我们用推拉门、楼梯的扶手等提供了他们的生活原型,同时还有一些动手操作的活动来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五、教学建议

  1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把握教学的起点和难点。

  这一单元中涉及的知识点:平行与垂直,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等,一方面这些几何图形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学生头脑中就积累了许多表象;另一方面,经过三年的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这些都是影响学生学习新知最重要的因素。为此,教师必须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从学生出发,把握教学的起点和难点,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增加或补充一些内容。

  2理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突出教学的重点。

  像“平行与垂直”这一内容如果放到整个教材体系中,就不难发现它的学习既需要直线及角的知识做基础,同时又是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基础。

  3注重学用结合,就地取材,充实教材内容。

  尽管教材在素材的选材上尽可能地提供一些现实背景,设计了一些学以致用的习题,如借助于运动场上的一些活动器材引出垂直与平行,要求学生思考和讨论怎样测定立定跳远的成绩、怎样修路最近等,但由于课本的容量有限,使得许多学生熟悉的喜闻乐见的生活事例未能进入课本。这就有待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必要的充实和拓展,帮助学生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进一步认识和体会数学知识的重要用途,增强应用意识。

  4加强作图的训练和指导,重视作图能力的培养。

  这一单元涉及到许多作图的内容,如画垂线、画平行线、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等,对四年级学生来说,这些都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学时要加强作图的训练和指导,重视作图能力的培养。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篇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梯形的底和高以及底和高的意义并会画梯形的高。知道什么叫等腰梯形以及等腰梯形和梯形的关系。

  2、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并会画高。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梯形底和高的意义并会画梯形的高。

  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 感受新知

  1.平行四边形的特性。

  同学们已经学过三角形,知道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性,那么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征呢?

  (1)教师演示。

  教师拿出一个用四根木条钉成的长方形,两手捏住长方形的两个对角,向相反方向拉,观察两组对边有什么变化?拉成了什么图形?为什么没有变?

  (2)动手操作。

  学生自己把准备长方形框拉成了平行四边形,并动手测量一下两线对边是否还平行。

  (3)归纳。根据刚才的实验、测量,引导学生概括出: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

  (4)对比。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不容易变形;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不同它容易变形,也就是不稳定性。

  你能举出例子日常生活中应用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这一性质的应用吗

  二:探究新知

  1.学习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1)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2)找出相对应的底和高。

  (3)画平行四边形的高。

  教师讲解后,学生动手画高,72页“做一做”第2题。73页1题。

  2.认识梯形各部分名称。

  1)结合图说明,说一说梯形个部分的名称。

  提问:梯形的高是从哪一边到哪一边的垂线?高能不能画在腰上?

  72页做一做2,73页1题 画梯形中试画高。

  总结:梯形的高只能从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中任意一条边上的一点,向它的对画垂线。

  再想一想,你怎样区分梯形的底和腰呢?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再次强调:梯形的底和腰是根据对否平行来区分的。

  2)认识等腰梯形。

  (1)小组研究:每组一个等腰梯形,研究它的特点。

  (2)小组交流汇报。

  对折后两腰相等,并且重合。

  用尺子测量后,也同样得到两腰相等的特征。

  (3)概括。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三、巩固练习

  1、73页2题,在点子图上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分别画出它们的高。

  2、73页3题。剪一剪

  在平行四边形纸上剪一刀,使剪下的两个图形都是梯形。

  在梯形纸上剪一刀,使剪下的两个图形有一个是平行四边形。那么另一个图形是什么形呢?

  四、课堂小结:

  你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学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五、作业:74-76页4、8、10题。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篇9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一课该怎么反思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到您!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学反思一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一单元中涉及的知识点有:平行与垂直、平行四边形与梯形。这些图形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在此之前学生头脑中已经基本积累了许多表象的东西,而且经过前三年的学习,也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为此,教师必须把握好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基础知识,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更好的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我在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时特别注重了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和指导,重视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同时尽力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因为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还注重了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做一做,想一想,联系具体实例来加深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认识。

  通过教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使我更深地认识到: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既能充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又能加深学生对图形的特点及相互关系的理解,同时也为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学反思二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一单元包括了认识平行线和垂线、画垂线、画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及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等教学内容。这一单元的内容是几何知识,看似简单但对于学生来说是很抽象的,难理解的。因此,我在进行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时,充分利用各种条件,运用各种手段,引导学生通过对物体、模型、图形观察、搭建、拼摆、测量、画图、描述交流等活动,让学生获取和运用几何初步知识,并在运用几何初步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加深、提高和发展空间观念。

  一、教学密切联系生活实际

  在教学过程中,我出示教材中的几幅实物图伸缩门、护栏、梯子,让学生在其中里找熟悉的四边形和梯形,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资源来源于生活。巩固练习时,我让学生思考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用处,发现学校的伸缩门就是利用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制成的,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许多生活中的现象都是可以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的。

  二、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总结。

  在学习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时,先发给孩子们我课前做好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小纸片,然后让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一起发现总结出它们的特征。孩子们通过测量发现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也相等,相邻的角和为180度。等腰梯形的两腰相等,直角梯形中有两个角为直角,梯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内角和为360度。通过对比得出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孩子们积极参与探究,学习积极性很强,通过自己量一量、比一比、想一想,从而得出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学生在汇报和补充的过程中,逐步把知识点完善起来,得到了有效地学习。

  三、设计丰富的操作活动

  我通过学生用三角尺搭建、拼摆、或用纸剪一剪得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时特别注重了加强学生作图能力的训练和指导,重视作图能力的培养,同时尽力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通过让学生画出形状不同和大小不一样的四边形后,归纳出各种类型的四边形,从而学生能够用图表表示各种四边形的区别和联系。因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还注重了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做一做,想一想,联系具体实例来加深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认识。

  尽管在教学中我运用和各种手段,设计了很多实践活动,但学生在联系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如对概念不理解,不会灵活运用;画图不规范,尽管多次强调但还是有学生画高时没有标垂直标记,没有用虚线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注意多强调,多辅导,启发思维,培养习惯。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篇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

  2.使学生了解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并会用集合图表示。

  教学重点: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了解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并会用集合图表示。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用集合图表示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感知图形

  1.出示校园图(70页)

  在我们美丽的校园中,你能找到那些四边形?

  梯子的侧面-梯形

  2.画出你喜欢的一个四边形。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

  展示学生画出的四边形,请学生标出它们的名称。

  长方形   平行四边形         

  梯形    正方形 

  3.小组交流:从四边形的特点来看,四边形可以分成几类?

  学生讨论交流

  二、探究新知

  1.归纳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

  有什么特点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强调说明:只要四边形的每组对边分别平行,就能确定它的每组对边相等。因此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

  提问:

  ①生活中你见过这样的图形吗?它们的外形像什么?

  ②这些图形有几条边?几个角?是什么图形?

  ③这几个四边形有边有什么特点?

  ④它是平行四边形吗?

  ⑤你们在量这些图形时,是否发现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如果有,是什么?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5.现在你有什么问题吗?

  长方形和正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为什么?

  6.用集合图表示四边形之间的关系。我们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刚刚认识的梯形,你能用这个集合圈来表示他们的关系吗?

  7.判断:

  ①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

  ②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③一个梯形中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

  三、巩固练习

  1、在梯形里画两条线段,把它分割成三个三角形。你有几种画法?

  2、七巧板拼一拼: ① 用两块拼一个梯形;② 用三块拼一个梯形;③用一套七巧板拼一个平行四边形.

  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何体会和收获?

  五、作业

  1.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剪成两个图形,然后拼成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是什么三角形?有几种剪拼的方法?

  2.把一张平行四边形的纸剪一下,分成两个梯形,有多少种剪法?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篇11

  一、知识点

  垂直、平行、平行四边形、梯形

  二、教学目标

  ⒈使学生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会用直尺、三角尺画垂线和平行线。

  ⒉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⒊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三、教材分析:

  几何图形的编排:一.上认识物体和图形;一.下图形的拼组;二.上观察物体;二.下图形与变换;三.上四边形;三.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四.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在学习了角的度量的基础上学习本单元。垂直与平行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四、教学重点:学习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与正方形、长方形的关系;梯形是第一次正式出现,除教学梯形的特征外,还要注意说明它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五、教学难点:作图是本单元的难点,画垂线、画平行线、画长方形、画正方形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方法不难理解,但是不易掌握,应考虑在这部分教学中采取何种方式如何突破。

  六、课时安排:本单元安排七课时进行教学

  课题一:垂直与平行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4~6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感知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的现象。

  2.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初步认识垂线和平行线。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引导学生树立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

  教材分析:本课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及角的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是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基础。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特殊的位置关系,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课主要通过观察、讨论、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去感知、理解、发现和认识。

  新教材通过主题图唤起学生生活经验促进学生数学的学习。

  学情分析:

  垂直与平行是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都比较弱。教学时应以唤起学生生活经验辨别信息引入,力求展示让学生对垂直与平行概念由模糊到清晰的过程。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

  相交现象的正确理解(尤其是对看似不相交而实际上是相交现象的理解)。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水彩笔,尺子,三角板,量角器,小棒,淡粉色的纸片,双面胶。

  教学过程:

  一、画图感知,研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导入: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直线,知道了直线的特点,今天咱们继续学习直线的有关知识。

  (一)学生想象在无限大的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师:老师这儿有一张纸,如果把这个面儿无限扩大,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它是什么样子的?在这个无限大的平面上,出现了一条直线,又出现一条直线。想一想,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会有哪几种不同的情况?(学生想象)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观察与想象,感知并感受无限大的平面。为下一步进行两条直线间位置关系的想象提供一个可操作的平台。

  二、画直线,研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1.要求学生在纸上画出自己想到的这两条直线的所有的位置关系。

  然后小组交流,综合一下本组同学一共画出了几种?

  2.引导学生观察分类。

  全班汇报交流,展示出所有的不同位置关系,然后请同学分类。预计分类:

  第一种:(1)、(3)不相交的为一组;(2)、(4)相交的为一组。

  第二种:(1)不相交的为一组;(3)延长后会相交的为一组;(2)、(4)相交的为一组。

  第三种:(1)延长后不相交的为一组;(2)和(3)延长后相交的为一组,(4)垂直的为一组。

  引导学生概括出:在白纸上画两条直线可能会相交,也可能不相交。3.验证。要求学生再任意画两条直线,看一看它们之间的关系。学生画直线。

  【设计意图】

  二、认识垂线和平行线,探究特性。

  1.认识平行线。

  (1)归纳:像这样两条永远不相交的直线叫平行线。

  (2)出示下列几组直线,要求判断哪几组互相平行。

  (3)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平行的例子。

  (4)看书质疑:“同一平面”是什么意思?

  出示右图帮助理解。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强调:判断两条直线是否是平行线时,“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2.认识垂线。

  (1)量一量两条相交直线所组成的角的度数。

  (2)反馈时归纳: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这两条直线的交点是垂足。

  (3)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垂直的例子。

  三、巩固延伸。

  1.基本练习。

  (1)找一找(练习十一第1题和第2题)。

  (2)摆一摆(“做一做”第2题)。

  (3)折一折(练习十一第3题)。

  2.找出下面图形中互相垂直和平行的线段。

  3.出示长方体框架,在这个长方体框架中,你能找到互相垂直和互相平行的线段吗?你们能找到几组?(同桌讨论交流,全班汇报。)

  四、课堂小结。

  强调:不能孤立地说某一条直线是平行线或垂线。

  板书设计:

  垂直和平行

  (例子) (例子)

  相交 不相交

  相交成直角--互相垂直 不相交--互相平行

  在同一平面内

  课题二:画垂线

  教学内容:课本第66页及练习十一 第 4―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画垂线的过程,正确掌握画垂线的方法。

  2、通过活动,使学生正确使用三角尺画垂线,会验证两条直线是否相互垂直。

  3、认识垂线的性质。

  教材分析:画垂线分两种情况。教材只具体给出了过直线上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的画法,用连续的三副图表明画的步骤,没有文字说明。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的画法,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在此基础上,得出垂线的性质。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垂直的一些知识。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探究发现,找出画法及垂线的性质。

  教学重难点:画垂线,垂线的性质。

  垂线的画法。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图卡、三角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课件演示)同学们,请看这个图形

  它的棱角分明,规矩大方,谁能发现这个图形的线段之间有什么位置关系?并指名说说什么叫互相垂直?互相垂直所组成的角都是什么角?那么如果让你画垂线时应该利用什么学俱来画?

  【设计意图】从一个图形入手,通过让学生观察、思考,利用旧知来解决问题,一方面复习了“垂线及其判别”,另一方面也为本节“垂线的画法”做了铺垫。

  二、大胆尝试,探究新知

  1、 经过直线上任意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请在纸上任意一点画一条直线,再画出这条直线的垂线,然后再和同桌交流自己画图的方法。(学生活动,巡视指导)

  小组汇报

  2、经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课件演示:经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的步骤,教师叙述作图的方法和要领。

  第一步: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

  第二步:沿着直线移动三角尺,使三角尺的直角顶点与已知直线重合。

  第三步:从直角的顶点起,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出的一条直线,就是已知直线的垂线。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中自主掌握新的知识。

  让学生拿出图卡,画出经过直线上一点的垂线,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怎样才能画出规范的垂线。

  3、 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试着画一画并和同桌交流作图步骤。

  4、 比较过直线上一点和直线外一点画垂线步骤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设计意图】注重感情调动,师生互动,努力营造民主、和谐、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积极参与学生学习、讨论,充分体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组织者、指导者。

  5、 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

  请学生在课本66页第三组图形中,任意连接直线外一点和直线上任一点,看看有多少条线段,然后让学生在用尺子量一量,看看有什么发现?

  让学生设计站牌活动。

  三、回顾全课,提高认识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辅导记录:对个别学生进行了画垂线的辅导.

  课题三:画平行线

  教学内容:课本67页及练习十一的4-11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画平行线的过程,学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平行线.认识平行线的性质。

  2.会验证两条直线是否互相平行。

  3、能正确的画出长方形。

  4.渗透分类的思想,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观点.

  教学重点

  理解平行线的画法和性质.

  教学难点

  1.会用三角板和直尺画平行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生摆小棒:利用手里的小棒,每根小棒代表一条直线,摆出几根小棒互相垂直,然后再摆出互相平行。

  怎样来验证你摆的小棒是否是平行的呢?

  【设计意图】通过验证小棒的平行,引出平行线的画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探究新知

  1、学画平行线

  自学课本67页例3,试画平行线。并思考为什么要这样画平行线?或者说为什么这样画出来的就是平行线?还有没有其他方法画平行线?

  小组合作交流画平行线。

  演示平行线的画法。

  .教师小结平行线画法:靠紧、画线、平移、画线.

  练习: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小组交流验证。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看书、小组交流、演示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探索,发现画平行线的方法。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平行线的画法。

  2、平行线的性质。

  在你的平行线中画出与平行线垂直的几条线段,量一量它们的长度,你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动手操作,自主发现问题。

  全班交流你的发现。

  总结: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3、画出长方形。

  你能运用所学的知识画出一个长4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吗?

  学生练习。

  全班交流。交流时请学生说说自己为什么要这样画?

  【设计意图】给学生时间,让学生自行去画。

  三、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画平行线

  要领: 靠紧、画线、平移、画线

  课题四: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

  教学目标

  1、 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意义及特征。

  2、使学生了解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四种图形的关系。

  3、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4、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的思想,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意识.

  教材分析: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都是特殊的四边形,教材已开始就呈现了一幅情境图,旨在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教学提供现实背景。例1要求学生画出形状和大小不同的四边形,标出知道的图形名称,并进行分类。然后从众多的四边形中整理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概括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定义。接着引导学生探讨平行四边 形和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关系,并用集合圈表示出他们的关系。

  学情分析:学生可能知道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两个图形的名称,这是进行教学的有利方面,但是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都比较弱,这是进行教学的不利因素。

  教学重点

  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意义及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关系.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1个、平行四边形框架。

  教学过程

  一、借助分类、探究新知

  1、动手分类,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请学生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所有的四边形都画出来,要求每一种画一个图形。请同学们交流展示自己所画的图形,引导同学进行分类,学过的请同学说说叫什么?重点研究没学过的图形。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创设分类的情景,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由于分类的标准不一样,老师有意抓住其中的一种为本节课的切入点,亲切自然导入新课。

  引入新课并板书

  提问: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特点?

  如果从垂直和平行的角度来看它们的特点应如何表述?

  2、探究特点、总结定义

  (1)研究平行四边形

  请同学仔细观察这类图形(平行四边形),看看有什么特点,然后告诉学生这类图形叫平行四边形。请学生说说什么叫平行四边形?学生进行猜测。学生用工具进行验证

  回报验证的方法及特点

  【设计意图】让学生大胆猜测,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从中感悟知识,理解知识,激发兴趣,培养能力。

  板书: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2)研究梯形

  告诉学生这类图形叫梯形,说说梯形有什么特点?什么叫梯形?和你的同桌交流讨并利用学具进行验证。

  板书: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

  3、研究关系

  每个图形都有自己的特点,仔细观察,这几个图形之间有什么联系?

  教师用平行四边形框架进行演示,学生回答,学生体会它们之间的关系

  四边形

  梯形

  平行四边形

  长方形

  正方形

  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述

  如何清楚地表示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呢?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充分发挥他们的象形力,自然而然的引出几何图。

  4、 生活应用

  生活中你还在哪些东西上看到过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5、练习

  (1)下图中哪些是平行四边形,哪些是梯形?同学们有没有问题?

  (2)判断下面的说法对吗?

  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有两组对边平行的图形,都叫平行四边形;

  三、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辅导记录:部分学生对各中图形之间的关系搞不清楚.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篇12

  第一课时 垂直与平行 p64、65及练习十一第1、2、3题

  教材分析及重难点

  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及角的知识的基础上教学的,同时又是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基础。教材一开始出现运动场景图,展示了平行与垂直在生活中的原型:单杠、双杠,目的在于利用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实物来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促进数学学习。

  例[1]用两幅图展示了任意画两条线的情境。第一幅图中,通过学生任意画出两条线,出现相交、不相交和垂直三种情况;第二幅图中,通过一位同学把本来不相交的两条线延长后却相交了,让学生认识平行线的本质特征,理解“永不相交”的含义。例[1]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相交和不相交两种情况,相交又有不同的情况,有成直角的和不成直角的。得出结论: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如果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做一做第2题的摆一摆,(1)把两根小棒都摆成和第三根小棒平行。看一看,这两根小棒互相平行吗?(2)把两根小棒都摆成和第三根小棒垂直。看一看,这两根小棒有什么关系?这两个活动可以先让学生猜一猜结果,再动手摆一摆,渗透推理的思想方法。(初中知识)

  教学重点: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线与垂线。

  教学难点:理解永不相交的含义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生活情境,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线、垂线。

  (2)、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认识垂直与平行线的过程,掌握其特征。

  (3)、在比较分析、综合的观察与思维中渗透分类、推理的思想方法。

  教学思路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提出问题:两根铅笔落在地上后可能会形成哪些图形?

  二、探索比较,掌握特征

  (一)动手操作,反馈展示。

  1、每个同学先独立思考,把可能出现的图形用铅笔摆一摆。

  2、教师巡视,参与讨论,了解情况。

  3、集中显示典型图形,强化图形表征。

  (二)小组讨论交流,探索图形特征。

  1、整理图形,展示把具有代表性的图形进行分类。

  2、尝试把摆出的图形进行分类。

  3、把铅笔想象成直线,再次分类。

  4、根据研究需要,按照“相交”和“不相交”的标准进行分类。

  (三)归纳特征,构建新知

  1、通过同学们自己的探索研究,我们发现了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相互位置关系的两种不同情况:一种是相交,一种是不相交(包括垂直和一般的相交情况)。

  2、归纳“平行”与“垂直”的特征。

  3、找一找生活中的平行与垂直。

  4、学生试着说概念:互相平行和互相垂直、垂线和垂足的概念。

  三、解释应用,巩固新知

  四、全课总结,完善认知。

  第二课时 画垂线 p66及练习十一第4―8题

  教材分析及重难点

  本课例[2]是教学画垂线的方法,有两种情况:一是过直线上一点画垂线;二是过直线外一点画垂线。教学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时,教材用了三幅图表示画法;教学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时,放手让学生试一试,自主探究画法。然后,教材引导学生把直线外一点a和直线上任意一点连起来,再经过实际测量这些线段得出结论: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这是垂线段的重要性质,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应用。最后引出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为学习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的高作准备。

  教学重点:学会用三角板准确的画垂线

  教学难点: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间的距离垂线最短。

  教学目标

  (1)、学会用三角板准确的画垂线。

  (2)、使学生明确垂线的重要性质,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间的距离垂线最短。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建议

  本课教材内容的设计层次鲜明。(1)可以教师示范画垂线的方法,让学生学着画,也可以让学生仔细观察教材上的图,自学画法。用三角尺画垂线的步骤是:①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②沿着直线移动三角尺,使三角尺的直角顶点和直线上的已知点重合;③从直角的顶点起,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出的一条直线,就是已知直线的垂线(直角顶点是垂足)。(2)放手让学生尝试画一画过直线外一点的垂线,教师适时适量的作指导。(3)探究直线外一点a到直线上的线段哪条最短,从而得出: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第三课时 画平行线 p67及练习十一第4、8题

  教材分析及重难点

  例[3]如同例[2],没有文字说明直接以图告诉学生应该怎样画平行线。接下来,要求学生在两条平行线之间画几条与平行线垂直的线段,通过测量这些线段的长度,让学生初步体会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的性质。最后,是让学生讨论怎样画一个长方形,这是画垂线和平行线的综合应用。

  教学重点:会用三角尺和直尺准确的画出一组平行线。

  教学难点:会利用画垂线和画平行线的方法准确的画出长方形。

  教学目标

  (1)、会用三角尺和直尺熟练准确的画出一组平行线。

  (2)、会利用画垂线的方法准确的画出长方形。

  (3)、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画平行线的全过程,培养学生作图的能力。

  教学建议

  本课的教学与前一课类似,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只作适当的指导。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的一般步骤是:①固定三角尺,沿一条直角边先画一条直线;②用直尺紧靠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固定直尺,然后平移三角尺;③再沿第一步中的直角边画出另一直线。当然,这只是最基本的方法,也可以让学生只用三角尺画平行线,实际上应用的是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

  练习十一第8题(文字图):拿一把直尺和一个量角器,怎样画一条直线的垂线?可以提高解题难度:只有一把尺子怎样画?只有一个量角器又怎样画?也可以改成怎样画平行线?尽量让学生多思考、多操作,提高学生的思考水平和应用能力。

  第四课时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p70、71

  教材分析及重难点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都是特殊的四边形,课开始的情境图是为学生提供学习的现实情景,学生也比较熟悉。

  例[1]先让学生画出形状和大小不同的四边形,再标出知道的图形的名称对四边形进行分类。重点展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并概括出平行四边形的梯形的定义。(文字图)最后引导学生讨论各种图形之间的关系,并用集合圈表示。

  教学重难点:用集合图表示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

  (2)、使学生了解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并会用集合图表示。

  教学建议或教学思路

  用集合圈表示各种图形之间的关系时,仍有部分学生不理解集合的意义(三下“数学广角”),在教学时教师仍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和学习能力,以便学生更好的理解这些图形之间的关系。

  第五课时 做一做,想一想 例[2]p71、72及练习十二第1、2、4、5、7、10

  教材分析及重难点

  例[2]的做一做想一想,在三年级上册的认识“平行四边形”中操作过,主要探索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和三角形的稳定性;在本册中可以把重点放在探究四边形的变化:长方形可以拉成平行四边形,此时周长不变,面积变小,平行四边形可以拉成长方形,此时周长不变,面积变大。

  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是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是今后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图内高)在底边延长线上画高在小学不作要求。(图外高)

  梯形高的画法与平行四边形高的画法一样,教学时向学生说明,一般情况下我们把较短的底叫上底,把较长的底叫下底。

  等腰梯形:两腰相等的梯形。

  教学重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梯形底和高的意义并会画梯形的高。

  教学目标

  (1)、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并会画高。

  (2)、使学生认识梯形的底和高以及底和高的意义并会画梯形的高。

  (3)、知道什么叫等腰梯形以及等腰梯形和梯形的关系。

  教学建议或教学思路

  用四根硬纸条钉成一个长方形,学生在三年级上册操作过,本课可以放手让学生动手,把重点放在图形的变化上,及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

  第六课时 练习十二 第3、6、8、9、11、12

  教材分析及重难点

  本课是练习课也可以说是操作活动课。

  第3题借助“剪一剪”的活动,让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联系和区别。

  第6题借助七巧板拼一拼,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梯形的特征及各种图形之间的联系。

  第8题判断哪些是对称的四边形。

  第9题通过操作使学生发现四边形的内角和都是360度。

  第11题除了发现内角和是360度,还让学生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邻角互补及对角相等。。

  第12题试试你的眼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有序思考的能力。

  关于四条边都相等的特殊平行四边形:菱形,作为课外知识让学生通过量一理它的线段和角从而发现菱形的特征。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际测量充分感知四边形内角和为360度这一规律。

  (2)、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渗透归纳、猜想和验证的数学思想。

  (3)、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的神奇和奥妙,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建议

  第3题、第6题中,剪、拼的方法有很多,教师应鼓励学生依据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从多种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同时也要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并让他们与同学探讨和交流自己的剪法和理由。

  第9题,“再任意画一个四边形试一试,你会得到同样的结论吗?”可以让学生猜测、推理,再操作,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四边形的认识,由直观认识上升为抽象认识,逐步数学化,并渗透归纳、猜想和验证的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游戏:神奇的莫比乌斯带

  通过介绍莫比乌斯带,并让学生操作一下,感受数学的神奇,提高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关于莫比乌斯带的知识,可以到网上查到一下。

  莫比乌斯带

  公元1858年,德国数学家莫比乌斯(mobius,1790~1868)发现:把一个扭转180°后再两头粘接起来的纸条,具有魔术般的性质。

  因为,普通纸带具有两个面(即双侧曲面),一个正面,一个反面,两个面可以涂成不同的颜色;而这样的纸带只有一个面(即单侧曲面),一只小虫可以爬遍整个曲面而不必跨过它的边缘!

  我们把这种由莫比乌斯发现的神奇的单面纸带,称为“莫比乌斯带”。

  拿一张白的长纸条,把一面涂成黑色,然后把其中一端翻一个身,如同上页图那样粘成一个莫比乌斯带。现在像图中那样用剪刀沿纸带的中央把它剪开。你就会惊奇地发现,纸带不仅没有一分为二,反而像图中那样剪出一个两倍长的纸圈!

  有趣的是:新得到的这个较长的纸圈,本身却是一个双侧曲面,它的两条边界自身虽不打结,但却相互套在一起!为了让读者直观地看到这一不太容易想象出来的事实,我们可以把上述纸圈,再一次沿中线剪开,这回可真的一分为二了!得到的是两条互相套着的纸圈,而原先的两条边界,则分别包含于两条纸圈之中,只是每条纸圈本身并不打结罢了。

  莫比乌斯带还有更为奇异的特性。一些在平面上无法解决的问题,却不可思议地在莫比乌斯带上获得了解决!

  比如在普通空间无法实现的“手套易位问题:人左右两手的手套虽然极为相像,但却有着本质的不同。我们不可能把左手的手套贴切地戴到右手上去;也不能把右手的手套贴切地戴到左手上来。无论你怎么扭来转去,左手套永远是左手套,右手套也永远是右手套!不过,倘若自你把它搬到莫比乌斯带上来,那么解决起来就易如反掌了。

  在自然界有许多物体也类似于手套那样,它们本身具备完全相像的对称部分,但一个是左手系的,另一个是右手系的,它们之间有着极大的不同。

  “莫比乌斯带”在生活和生产中已经有了一些用途。例如,用皮带传送的动力机械的皮带就可以做成“莫比乌斯带”状,这样皮带就不会只磨损一面了。如果把录音机的磁带做成“莫比乌斯带”状,就不存在正反两面的问题了,磁带就只有一个面了。

  莫比乌斯带是一种拓扑图形,什么是拓扑呢?拓扑所研究的是几何图形的一些性质,它们在图形被弯曲、拉大、缩小或任意的变形下保持不变,只要在变形过程中不使原来不同的点重合为同一个点,又不产生新点。换句话说,这种变换的条件是:在原来图形的点与变换了图形的点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并且邻近的点还是邻近的点。这样的变换叫做拓扑变换。拓扑有一个形象说法――橡皮几何学。因为如果图形都是用橡皮做成的,就能把许多图形进行拓扑变换。例如一个橡皮圈能变形成一个圆圈或一个方圈。但是一个橡皮圈不能由拓扑变换成为一个阿拉伯数字8。因为不把圈上的两个点重合在一起,圈就不会变成8,“莫比乌斯带”正好满足了上述要求。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篇13

  说课能够快速提稿教师的教学水平!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到您!

  我说课的内容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七册第四单元第二部分内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第一课时。

  一、说教学内容

  1、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初步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认识了垂直与平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好这一部分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创新意识,而且进一步发展了学生对“空间与图形”的兴趣,对学生理解、掌握、描述现实空间,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有着重要价值。

  2、教学目标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物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从而使它们真正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理解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为此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掌握特征,理解四边形间的关系。

  (2)经历把四边形分类,抽象概括特征的过程,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探讨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关系。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3、教学重难点

  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把理解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正方形的关系确定为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与学法指导

  本课设计理念为:

  1、课堂教学首先是情感成长的过程,然后才是知识成长的过程。

  2、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要激活学生的原有经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在经历、体验和运用中真正感悟新知。

  3、数学学习理应成为学生享受教师服务的过程。

  基于以上理念,教学中,我遵循“引导探究学习,促进主动发展”的教改思路,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采取“观察、分类、比较、操作”等方式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

  (2)组织学生开展有意识的小组合作交流学习。

  (3)适时运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发挥现代教学手段的优越性。

  学法:学生在学习时通过实际操作,动手实验,自主探索,合作探究的方法,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进而在交流中体验图形的特征,使他们的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说说什么是平行线?

  2、画一组平行线。

  [设计意图:教学的任务是解决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与教育要求之间的矛盾,我们必须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为扩展新知作好铺垫。]

  (二)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课件出示主题图,说说你从图中了解到了什么?

  2、请同学们再认真观察,这幅校园情景图中,哪儿用到了四边形呢?(小组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探究之中。]

  (三)认识特征,明确关系。

  新课程要求学生能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根据这一要求,我有序地安排了七个层次探究活动。

  1、画四边形。

  同学们,刚才我们在图中观察到很多四边形。在你们的生活中观察到的可能不只是这些,下面请同学们把刚才观察到的四边形或在其他地方观察到的四边形,画在你们的图画纸上,好吗?

  [设计意图:通过看、想、画这一过程,唤起学生头脑中对四边形的已有认知。]

  2、作品展示。

  (把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贴到黑板上)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表现欲,享受成功的喜悦,激起探究新知的欲望。]

  3、作品分类。

  (为了叙述方便,将作品编上序号)

  (1)观察这些图形,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哪些是你知道的图形?说出它们的名称。

  (3)请小组合作把这些四边形分分类,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分?

  (教师巡视,指导点拨)

  (4)根据学生分类,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并随机板书:平行四边形 梯形)

  4、观察图形。

  (1)想一想: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边有什么特点(同学间互相交流、讨论)

  (2)交流小结

  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

  梯 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

  一般的四边形:没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

  [设计意图: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观察、思考、探究、质疑,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5、验证结论。

  (1)请同学们打开书第72页,找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引导学生用直尺和三角板验证刚才观察到的结论。

  (2)看电脑博士是怎样做的?你的方法和他一样吗?

  (3)检验自己画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4)揭示概念。同学们的猜想通过验证是正确的,请看大屏幕。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在动手实践、交流讨论中探究新知,掌握图形的特征,还有机地进行了教材的重组,引导学生认识梯形各部分的名称。]

  (5)练习。(出示课件:下列图形哪些是平行四边形?哪些是梯形?)

  [设计意图:及时反馈,既有利于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新知,内化新知,体验成功之乐,又有利于教师了解学情,调控教学进度,以保证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6、生活中的应用。

  (1)说一说我们身边哪些物体上有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2)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联系身边的实物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时时为生活服务,并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的情感和强烈的探究欲望,培养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

  7、探讨四边形间的关系。

  (1)长方形和正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请说一下你的理由。

  分小组讨论,然后交流结果。

  (2)教师归纳:我们可以用这样的集合图直观地表示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3)请学生说一说图示的含义。

  (4)小组合作,用学具摆一摆,弄清四边形间的关系。然后请一名学生上台演示,其他同学认真观察,共同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和现有教学用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图形间的关系,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

  (四)引导看书,巩固练习。

  1、自由看书,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设计意图:学生经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反馈练习,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已基本达到,再引导学生将以前所学的零碎的、不完整的、模糊的信息通过看书讨论,进行整理归纳,使之上升为理性的、完整的真知,学生能清晰明了地正确理解、掌握新的知识。]

  2、做一做:用小棒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设计意图:通过分组练习,既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又提高了学生间的合作探究水平,在知识上还加深了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特征的认识,可谓是“一石三鸟”。]

  3、课件出示:剪一剪,P73 3

  [设计意图:教会学生在活动中运用新知拓展思维,加深认识,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体意识,渗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图形分割和图形拼组的知识,充分体现了“玩中学,学中玩”的新课程理念。]

  (五)总结反思,评价体验。

  1、小结全课:谈谈你的收获及感想。

  2、集体评价:学生自评、互评自己在本课中的表现。

  3、教师评价。学生课堂学习情况,有代表性的行为表现等。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评价,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领会学习方法,获得数学学习经验。]

  (六)布置作业,拓展应用。

  1、巧巧手

  (1)P74 5

  (2)你能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剪成两个完全相等的图形吗?

  [设计意图:将基础知识进行拓展,提高应用要求,让学生思维有发展的空间,有跳一跳摘果子的机会,鼓励学生创新,以达到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的目的。]

  2、火眼金睛——试一试你的好眼力 P76 12

  [设计意图:这道思维训练题,一方面能加深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特征的认识,另一方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有序的思考能力。]

  四、板书设计(略)

  五、课堂评价

  本节课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比较为主线,以师生互动、自主探究、分组合作为主要方式,辅之以多媒体教学,让数学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原有经验,使学生主动学数学,探究学数学,快乐学数学,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中互动生成的动态结构模式,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篇14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明确垂线的重要性质,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间的距离垂线最短。学会用三角板准确的画垂线。

  2.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用三角板准确的画垂线.

  教学难点:准确的画出垂线。使学生明确垂线的重要性质,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间的距离垂线最短。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回忆一下,你记得什么叫垂直吗?

  2、看我们的数学书,每两条边都是怎样的?怎样用三角板画垂线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画垂线. 板书课题:画垂线

  二、探究新知

  1、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三角板上有一个角是直角,通常可以用三角尺来画垂线。

  1)先画一条直线。

  2)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这条直线重合,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出的直线就是前一条直线的垂线(直角顶点是垂足)。

  强调:让三角板的直角顶点落在给定的这点上。

  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画线前让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通过这个已知点。

  强调:一般用左手持三角板,右手画线。当要求直线通过其一点时,要考虑到笔画的粗细度,三角板的边与已知点之间可稍留一些空隙。

  教师讲解示范后,学生自己动手尝

  试着画一个,然后互相交流一下。

  1)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垂线,该怎么画呢?

  学生动手尝试,小组内交流。

  2)直线外一点a与直线上任意一点连接起来,可以画出很多条线段。

  学生独立的画出几条线段,其中包括一条垂线。

  小组内研究交流:这几条线段在长度上有什么特点?

  小结: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三、巩固练习

  1.68页4题画一画

  2.69页5题 我们在测定跳远成绩时,怎样测量比较准确呢?为什么?

  3.69页6题 怎样修路最近呢?

  4.你能用一把直尺和一个量角器画一条直线的垂线吗?

  四、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画垂线,你有什么体会?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篇15

  [背景与导读]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是新课标教材四年级上册的内容。学生已经学习过有关四边形的知识,对平行四边形也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一节课要着重探讨平行四边形的特点以及它与正方形、长方形的关系,梯形在这里是第一次认识,除了教学梯形的特征外,还要说明它与平行四边形的联系和区别,能将四边形分类,概括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定义。此外我针对中国学生习惯于被动地听,而不善提问、不善创新的现状,做了点有益的尝试。

  [案例]

  一、情景引入(展示70页主题情景图)

  1、找一找,画一画。

  师:大家在生活中一定见过很多种四边形,说说看?

  生1:黑板的面是个长方形,楼梯扶手里有平行四边形。

  生2:自动伸缩门里有平行四边形。

  生3:办板报的同学坐的木梯里有梯形。

  ……

  师:在纸上画出形状不同的四边形,你知道几种画几种,并标出你知道的图形的名称。

  2、展示学生作品,展示教材第71页上图。“这些图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都有四条边。

  师:它们都是由四条边围成的封闭图形,叫做四边形。封闭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没有缺口,连在一起,围在一起。

  ……

  3、回顾旧知,进入新授。

  师:我们已经认识过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谁能简单地说一说?

  生:它们都有四个直角,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师:还有吗?谁能用我们刚学过的垂直和平行的知识来说说?

  生:长方形、正方形的对边都分别平行,相临两条边互相垂直。

  师:说得真好!那关于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你们又想知道些什么呢?

  生:我想知道它们都有什么特点?

  师:那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吧。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一)探究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1.猜一猜。

  师:先观察,大胆猜测一下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生:我觉得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长度相等。

  师:那我们就来验证一下平行四边形的对边是否分别平行、长度是否相等?你打算怎样来检验呢?

  生;用我们才学的平行与垂直的知识,三角板和直尺来测量。

  2.量一量:小组合作,探究验证。

  3.说一说:汇报探究结果

  生: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长度也分别相等。

  师:还有别的发现吗?

  生:我感觉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就用量角器量了一下,的确相等。

  师:真棒!发现了这么多。其实数学家们研究发现:只要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对边就一定相等、对角也一定相等。也就是说只要具备两组对边分别平行这一特点的四边形一定就是平行四边形。同学们可以在课下多找几个平行四边形验证验证。

  4.玩一玩。拓展延伸:“长方形、正方形是否具备‘两组对边分别平行’这一特点呢?”

  生问:那长方形和正方形也是平行四边形吗?

  师:对!我们把长方形和正方形看成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它们特殊在哪儿呢?

  生:他们的角都是直角。

  师:对!他们特殊在角都是直角。拿出你们用硬纸条做的长方形和三角形,咱们来玩一玩好吗?捏住长方形的两个对角拉一拉,看看变成了什么?这个现象说明平行四边形还有什么特征?

  生:它的形状能变。

  师:那如果是正方形呢?猜一下,能拉变形吗?

  生:能。

  师:判断正确!那三角形呢?

  生;不能。

  师:拉拉看?

  生:不能。

  师:对!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房顶用三角形做支架就很稳固。而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生活中什么地方运用过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的特点呢?

  生:自动伸缩门……

  (二)探究梯形的特点

  1.大胆猜测:仔细观察,猜猜看梯形有什么特点?

  生:我觉得梯形有一组对边平行,但长度不相等,另一组对边不平行,长度也不相等。

  2.合作探究:那我们就来验证验证,看看我们预测的对不对。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呢?

  生:用尺量。……

  3.汇报交流

  生: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但长度不相等。另一组对边不平行也不相等。我们预测的是对的。

  师:同学们探讨得很好!大家都发现了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但长度不相等。那,假如……?假如什么呢?我们可以推理什么呢?谁来猜猜老师想提什么问题?

  生:假如长度也相等的话,会怎样呢?[我抑制住内心的惊喜,如我期待,恰当的启发激发学生提出了有价值的创新问题]

  生:另一组对边也会平行,那就有可能是长方形了。

  生:也有可能是正方形。

  生:还有可能是平行四边形。

  师:同学们探讨得真好!那你们能说说什么叫做梯形了吗?

  生: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三、系统归纳整理各类四边形之间的关系(课件展示:四边形集合图,如书中第71页)

  师;在四边形这个大家族里有着许多兄弟姐妹。(展示四边形集合圈)咱们来给他们分分类、画画图好吗?在四边形这个大家族里有着“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和“只有一组对边平行”两大家庭。(展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两大集合圈)那这两个家庭里还有哪些成员呢?(依次展示各子集)

  生:平行四边形里还有长方形。

  生:长方形里还有正方形。

  生:梯形里还有等腰梯形。

  生:梯形里还有直角梯形。

  师:这两位同学真会学习,了解了那么多我们还没有学过的数学知识。

  四、总结: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五、拓展延伸:玩一玩,剪一剪,拼一拼。

  1.思考:从一张梯形纸上剪下一个平行四边形,剩下的图形可能是什么?还有别的可能吗?

  2.在一张平行四边形纸上剪一刀,使剪下的两个图形都是梯形。

  3.你能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剪下一块,再将它们拼成一个长方形吗?试试看?(略)

  [反思]

  一、 用发展的眼光来教学,关注知识形成的过程,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未来能力。

  用发展的眼光来设计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探究中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远比让学生直接但却被动地获取现成知识结论要更加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学生的观察、猜想、探索和创新等其他各方面能力都能得到有效地开发和锻炼。“纸上得来终觉浅。”以听、记忆背诵接受而来的知识,理解较肤浅也易遗忘。而在体验中自身感悟的东西理解深刻、印象久远。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是不可能靠讲授、听而得来的,“能力”要在有效的活动中、探究中、应用中、实践中锻炼而成。

  二、创造性地挖掘教材里的素材,让中国的学生也能“提出问题”。

  中国的学生到了美国最大的差距就是只会被动地听而不能提出问题、发表见解。“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我们要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途径去思考问题,勇敢地发表见解,大胆推理,勤于探索,从而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发展。课堂教学中,发散性提问:“假如……那么……?”“你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还有哪些可能?”这类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而是要学生产生尽可能多、尽可能新、尽可能前所未有的独创的想法。这类问题激发的正是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思维。在这种问题的推动下,学生必然展开多角度、多方位的思维活动,以求得到多种答案。例如,在认识梯形时当学生探索出“这几个四边形都是有一组对边平行,但长度不相等,另一组对边不平行。”时,我将提问向知识的深度、广度发散,并同时尝试着激发学生们也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对!这几个四边形都只有一组对边平行,但长度不相等,那假如……?假如什么呢?我们可以推理什么呢?(谁能猜猜老师想提什么问题呢)”一个思维敏捷的孩子举起了手:“假如长度也相等的话,会怎样呢?”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假如长度也相等的话,另一组对边也会平行,就有可能是正方形了。”“也有可能是长方形。”“还有可能是平行四边形。”多么新颖的提问啊!给思维插上了飞翔的翅膀,使学生对梯形、正方形、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特点有了更为深刻的感悟和理解,沟通了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对它们之间的异同处也更加明晰了,思维的覆盖面拓宽了,还使学生初步习得了一种假设、推理、论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那谁能告诉大家什么叫做梯形了吗?”“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有些同学还刻意地把“只有”两个字说得格外重些,这说明他们对本知识点理解地很深刻。

  [点评与拓展]

  本节课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老师向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探索活动,利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和生活实践,循序渐进,步步深入,层层推进,教师始终把学生当作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组织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从“猜测”到“探讨验证”,再到后面的“拓展延伸”,整个过程让学生“做数学”而不全是“看数学”、“听数学”,让学生参与其中,在经历中感悟,在感悟中探索,在探索中发展。

  然而,面对素质教育,在教育改革面前仍有相当多的老师在迟疑、在彷徨,有人在反思怀疑情境创设的必要性、探索活动开展的意义,有人在呼吁:“还数学课堂的本来面目,数学课堂还是应该安安静静的……”数学课里需要安静的思考,也需要热烈的讨论和探索,一切全因学习内容而定,一切应由学生认知过程的各环节的需要而定,从学生的终身发展来看更需要探索、交流等学习活动。时代发展了,我们也需及时更新“人才观”。诚然,在革新的路上,我们的确发现有“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的现象,这正是没有真正领会改革意义、领会新教育理念的肤浅表现;也有探索活动、小组合作流于形式的现象,这也说明新时代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的整体素质、综合能力正有待提高。但绝不能因为改革路上的不成熟就否定改革,放弃改革,回到从前……试问,在近、现代世界文明面前,我们做出了多少贡献呢?诺贝尔奖设立一百多年以来,榜上却无一位中国人,仅有的6位中有5位全是受过美国教育的美籍华人。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反思吗?剑桥大学的一本教材里分析过中国近代衰败的原因:社会教育不发达是其中之一。我们的彩电业经历了多少年的自主探索才不再依赖进口显像管了?我们的汽车制造业需要创新吗?太需要了(我们长期依赖别人的发动机)!我们的电子业需要创新吗?太需要了!我们的教育需要创新吗?太需要了……我们有太多的“太需要了!”我们不能一直依赖买进“技术和管理”吧?况且在这些年的买进中,我们尝尽了辛酸:人家是不会把核心与机密出让的。中国的改革已近三十年了,国务院为什么强调要建立创新型国家?在未来的日子,我们要为国家输送什么样的人才呢?这个大课题难道不值得我们好好地深思加反思吗?一个城市是要依赖企业的发展而发展的!一个国家是要依赖企业的发展而发展的!而企业的发展归根到底是要依赖创新领先的!有哪个模仿者、跟随者是吃到过肉的?

  不管愿意不愿意,在大多数国家还未完成工业化的时候(中国在内),世界已飞快地跃入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已成为主流……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篇16

  教学内容:垂直与平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会用直尺、三角尺画垂线和平行线。

  2、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3、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进一步体会几何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垂直与平行的概念,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画垂线、画平行线、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

  教学关键:加强作图的训练和指导,重视作图能力的培养。

  第一课时垂直与平行的概念

  教学内容:64页的例1,做一做及练习十一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

  2.使学生体会垂直与平行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教学重点:垂直与平行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同一平面”的含义。

  教学用具:投影仪、直尺、三角板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组织活动,引发问题

  1.揭示课题

  2、学习动手操作

  什么是垂直?什么是平行?先请每一个同学自己在白纸上画两条直线。

  学生动手画,师巡视,让学生在小组里说一说自己所画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3、反馈结果

  师:你们所画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说一说怎么不一样。

  二、研究问题,揭示概念

  1、 出示:

  2、分类比较

  师:现在我们把这四幅图进行分类,你说应该按什么样的标准进行分类呢?

  生:看是否相交来分类。(学生可能会把看成是不相交的)

  在这种情况下,应组织学生讨论:图中的两条直线是否相交?

  教师引导提问:所画两条是什么线?直线有什么特征?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把两条直线进行延长至相交。

  3、揭示概念:

  教师引导学生对相交和步相交的情况进行观察和讨论。

  不相交:通过观察、想象,学生体会“永不相交”这是可呈现平行线概念: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同一平面”:可以借“不同一平面”作比较,帮助学生理解,这里的平面是可以无限扩大的,

  相交:测量相交直线所组成的角的度数,发现垂线所夹角的特征,出现垂线概念: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三、课堂活动,应用知识

  1. 让学生举例说一说生活中见到过哪些平行和垂直的现象。

  2、教师借助桌子一角(长、宽、高的交点),说明三条边的位置关系。

  3、 65页做一做的第2题。

  四、巩固练习

  课内外作业: 练习十一第1、2题。

  课后反馈

  第二课时画垂线

  教学内容: 66页的例2、练习十一第3、4题的相应小题,第 5、6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过直线上一点作直线的垂线和过直线外一点作直线的垂线的方法。

  2、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明白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

  教学难点:垂线的画法。

  教学难点: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

  教学关键:加强指导,操作训练。

  教具准备:大三角板,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让学生画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

  学生独立画,师巡视。说一说:哪一条直线是哪一条直线的垂线,什么是垂足,在哪里?展示学生画的。

  2、揭题

  二、组织活动,探索新知

  教学例2

  1、教师演示画垂线。

  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教师按照画垂线的方法步骤演示操作。

  教师在示范过程中, 要边操作演示边讲解步骤要点,使学生尽快明确作图方法、步骤及要点。

  2、完成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尝试画,师巡视辅导。

  三、 学生独立动手尝试画垂线

  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出现题目,说明要求,学生按题意画,发现问题及时反馈。

  。

  教师结合学生作图过程讲解步骤,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作图步骤。

  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

  把直线外一点a与直线上任意一点连接起来。让学生按题目要求画图:

  教师用直尺测量以上三条线段的长度。

  问:哪一条线段最短?(垂直线段最短)从而出现点到直线的距离概念: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四、课堂活动

  练习十一的第4题的第(1)小题。

  五、巩固练习

  课内外作业:练习十一的第5、6题。

  课后反馈

  第三课时 画平行线、画长方形

  教学内容: 67页的例3、练习十一第3、4题的相应小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平行线。

  2、使学生能利用画平行线、垂线的方法正确画出长方形。

  3、理解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教学难点:学画平行线。

  教学难点:画已知长与宽的长方形。

  教学关键:掌握好画垂线与平行线的方法。

  教具准备:直尺、三角板,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画平行线

  1、导入谈话

  2、教师演示:先说画平行线用的工具,再示范及讲解画平行线方法、步骤。

  3、学生画平行线:生画平行线师巡视。

  4、提出问题:你能用上面的方法来检验两条直线是否互相平行吗?

  师任意画两条直线,借助画平行线的方法检验是否平行。

  5、过直线外一点画直线的平行线。

  学生尝试练习,师巡视,然后请学生说一说画法及注意点,最后师演示讲解,使学生明白画法。

  二、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1、师在平行线间画一条垂直线段,边画边说明画垂线的方法步骤,使学生复习一下方法步骤。

  2、学生画几条与平行线垂直的线段。

  3、测量这些线段的长度。

  4、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理解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5、让学生举生活中的例子。

  三、画长方形

  出现题目:画一个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

  1、讨论:你知道长方形有哪些特征?

  你认为应该怎样画?

  2、学生尝试。学生独立画,分组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画的,并检验是否正确。全班交流,评价哪一种方法比较恰当。

  3、教师示范:师结合学生的画法边示范边讲解正确的画法。

  4、学生再练习画。

  四、课堂活动

  68页的第3题。

  五、巩固练习

  课内外作业:练习十一第4题。

  课后反馈

  2、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第一课时 四边形分类、平行四边形、梯形特征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0页的例1。

  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将四边形分类,概括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2、通过活动,推断出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关系。

  3、教学过程中渗透集合思想。

  教学重、难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理解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教学关键:理解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正方形和梯形的特征。

  教具准备: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引导学生画四边形

  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呢?(四条边围成的图形)

  你能画几种形状不同的四边形吗?(学生画,师巡视)

  二、展示图形,说出名称及特征

  1、师选学生的图形进行展示:

  让学生说出各种图形的名称及特征。

  2.揭示平行四边形的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板书)

  3.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

  师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特征,说一说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经过讨论得出结论: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四个角都是直角

  四条边相等

  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

  长方形、正方形

  正方形

  用集合图表示:

  平行四边形

  长方形

  正方形

  4.梯形的特征

  出示梯形图:

  观察、检验梯形的特征,揭示梯形定义: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5、梯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让学生观察梯形和平行四边形,比较定义的区别,

  集合图表示:

  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

  讨论:梯形应该在哪里?师将集合图补充完整:

  平行四边形

  梯形

  正方形

  长方形

  四边形

  三、课堂活动

  1、说一说什么叫做平行四边形?

  2、画一画集合图,表示出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3、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见过这些几何图形。(出示70页的情景图,让学生分别找出情景图中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课后反馈

  第二课时 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1页的例2、72页的做一做及练习十二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2、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并能画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

  3、认识梯形的各部分名称,认识等要梯形。

  教学重点: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教学难点:画平行四边形的高。

  教学关键:掌握从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的方法。

  教具准备: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2

  1、认识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师拿出用四根木条钉成的长方形,问:这是什么形状?

  师用手捏住它的对角向相反方向拉,问:两组对边有什么变化?拉成了什么图形?

  你看后有什么想法?(让学生明白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师可借助三角形再进行演示,使学生明白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学生举生活中应用这种特性的例子)

  2、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在平行四边形上任取一点,从这一点向对边引一条垂线,从而揭示底和高的概念。学生自己试画高,并说一说画高的方法。

  3、梯形各部分的名称

  出现梯形,猜一猜梯形的底在哪里?从而揭示出梯形的上底和下底。

  猜一猜:梯形的高在哪里?师画高并揭示高的概念。

  学生试画高,师巡视指导。

  4、等腰梯形

  师指梯形的两腰引导提问:这两条边应取什么名字呢,揭示出腰,说明: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二、课堂活动

  72页做一做的第2题。

  三、巩固练习

  课内外作业:练习十二第1~3题。

  课后反馈

  第三课时 练习课

  练习内容:74―76页的内容

  练习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本单元的知识,帮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系统化。

  2、使学生逐步提高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四边形的认识,由直观认识上升为抽象认识,并渗透归纳、猜想和验证的教学思想方法。

  练习过程:

  一、基础练习

  1、练习二十第7题。

  学生判断时说里由,师针对题目进行拓展知识提问。

  2、第4题

  当学生得出答案后,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讨论:是不是任意一条直线的两条垂线一定都互相平行?

  3、第10题

  先让学生画高,说一说怎样画,可以画多少条高,你有什么发现?(使学生知道可以画无数条高)

  二、拓展练习

  1、练习十二第11题

  先测量并标出平行四边形各个角的度数,然后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对角相等)再测量其它的平行四边形,看是否存在这一特性。从而使学生明白:平行四边形对角相等。

  测量梯形的四个内角的度数,问:对角相等吗?分别算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四个内角度数之和,问:你有什么发现?(四边形的内角度数和是360度)

  2、第8、9题。此题是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四边形的认识。

  三、综合练习

  74页第5、6题。

  课后反馈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篇17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p.70,例1。

  教学目标

  1、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2、使学生了解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四种图形的关系。

  3、认识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学习画高。

  4、学习并认识梯形各个部分的名称。

  5、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

  1、再复习四边形的基础上引入新课。

  2、理清四边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学习把四边形分类。

  3、练习现实生活,充实教材内容。

  4、加强作图的训练和指导,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作图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2、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重难点

  1、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2、探讨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正方形的关系;

  认识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学习画高。

  教学准备

  课件,活动的平行四边形,七巧板等。

  教学设计

  一、复习回顾。

  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一些几何图形,说一说都有哪些?

  二、学习新课。

  (一)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课件出示各种四边形。让学生观察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

  2.让学生说出在上面的图形重哪些是你知道的图形。

  3.判断第三和第四个图形的每组对边是否平行。

  4.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概括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

  5.讨论:长方形和正方形可以看成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吗?分小组讨论,然后交流结果。

  课件出示关系图。

  (二)平行四边形的特性。

  (1)教师演示。

  拿一个活动长方形,用两手捏住长方形的两个角,向相反方向拉。引导学生观察两组对边有什么变化?拉成了什么图形?什么没有变?

  学生明确:两组对边长没有变,变成了平行四边形,四个直角变成了锐角或钝角。

  (2)动手操作。学生自己动手,把准备好的长方形框拉成平行四边形,并测量两组对边是否还平行。

  (3)归纳平行四边形特性。根据刚才的实验、测量,引导学生概括出: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形。

  (4)对比。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不容易变形。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不同,容易变形,也就是因为具有不稳定性。

  这种不稳定形在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你能举出实例来吗?(如推拉门,放缩尺等)

  (三)学习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1)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教师边用课件演示边说明: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

  (2)找出平行四边形中相应的底和高。

  引导学生观察与讨论使学生明确:从a点画高,它的底是cd;从c点画高,它的底是ab。

  (3)画平行四边形的高。

  教师说明:平行四边形高的画法与三角形画高的方法基本相同,都通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的方法。从一条边上任意一点都可以向它的对边画高,但通常是从一个角的顶点向它的对边画高。这里高要画在平行四边形内,不要求把高画在底边的延长线上。

  (4)巩固练习。

  a.判断下列图形哪些是平行四边形?

  b.观察下图中,有几条高?它们相对应的底

  各是哪条线段?

  c.指出平行四边形的底,并画出相应的高。

  (四)认识梯形个部分名称。

  1、结合图形说明,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梯形的底,通常把较短的底叫做上底上底,较长的底叫做下底,不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腰。

  2、从上底的一个顶点向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梯形的高。高的画法和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中高的画法相同。

  想一想:能不能在梯形的腰上画高?

  引导学生明确:听行的高只能从相互平行的两条边中任一边上的点向它的对边画垂线。

  再想一想:你怎样区分梯形的底和腰呢?

  3、 教学等腰梯形。

  (1)教师演示:拿一等腰梯形,对折一下,你发现两腰有什么特点(两腰相等)

  (2)学生测量:量一量书上的等腰梯形两腰的长度,结果怎样?(两腰相等)

  (3)概括定义: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它是梯形的一种特殊情况。

  4、 四边形的关系。

  分组讨论:根据对边平行的情况,你可以把四边形分成几类?每类各有什么图形?

  三、巩固新知。

  1.教材p.72“做一做”第2题和练习十二第1题。

  2.练习十二第6题。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