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文库!您身边的智库专家!

《氧化还原反应》教案

甜西瓜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氧化还原反应》教案(精选15篇)

《氧化还原反应》教案 篇1

  课题:《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概念。

  2.能根据反应中的元素化合价是否升降来判断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3.能用电子转移的观点判断、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并能举例说明化学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升降与电子转移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复习巩固初中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以及从得氧、失氧角度划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进一步了解化学反应的多种分类方法。

  2、培养学生思考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氧化与还原的相互依存和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教学重点:

  1、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方法

  2、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教学难点: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教学方法:讨论、引导、归纳、练习、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类非常重要的化学反应――氧化还原反应

  (二)讲授新课

  (投影)本节课教学任务

  1、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2、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生)完成课本P48交流研讨

  (师)引导学生分析元素的化合价并引出化学反应的又一种分类方法并得出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

  (生)思考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什么?

  (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有些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生)完成投影练习,思考总结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的'关系(师)讲评习题并引导学生再判断以上反应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的哪一种,并得出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的关系。

  (生)完成练习册P22例1、P23(变式)

  (师)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生)完成课本P49观察思考及实验

  (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有电子转移

  (生)讨论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与化合价升降的关系

  (师)小结:某种元素的一个原子或离子

  失e- → 该元素化合价升高 → 发生氧化反应

  得e- → 该元素化合价降低 → 发生 还原反应

  (投影)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的图片

  (生)完成投影练习

  (师)评析练习

  (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师)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1、定义

  2、特征:有些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3、实质:电子转移

  4、失e- → 化合价升高 → 发生氧化反应

  得e- → 化合价降低 → 发生 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教案 篇2

  【教学内容、目标】

  1、了解化学反应的分类方法,初步认识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2、学会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观点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能初步运用“对立统一”观点了解有关概念的辩证关系)。

  3、初步学会用箭头符号正确表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

  【知识讲解】

  本节重点是用化学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本节难点是用箭头符号表示和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一、化学反应的分类方法

  1、仅从物质类型分为无机化学反应和有机化学反应。

  2、既从物质类别又从物质反应前后种数分为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3、按反应中有无电子转移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4、按反应中微粒形态分为离子反应和非离子反应(分子之间或分子与原子之间的反应)。

  5、按反应中能量变化形式如热量的变化分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二、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本质

  初中化学仅以得氧、失氧的观点初步认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但是有许多反应尽管没有氧参与,如钠在氯气中燃烧2Na+Cl2NaCl也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而碳在氧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表面上似乎只有碳得到氧,发生了氧化反应那么什么物质失去了氧呢?谁被还原了呢?“失氧”的观点不能自圆其说;再如氢气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水的反应:++其中氧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保持-2价没有变化,实质上起氧化作用的是+2价铜元素,并不是-2价的氧元素。因此得氧,失氧观点是不全面,不完整,不确切的一种说法。

  其实在化学反应前后,凡涉及元素价态变化的反应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的升降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有升必有降,这是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和特征。由于元素化合价数值与正负跟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得失电子数目或形成共用电子对数目及其偏移状况有关,所以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

  2、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的“成对”概念及其辩证关系

  以下跟氧化还原反应有关的“成对”概念既相互对立又紧密相联缺一不可,都统一于同一反应之中才具有意义。

  (1)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物质失去电子(相应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就是氧化反应(或称“被氧化”);物质得到电子(相应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就是还原反应(或称“被还原”)。如:

  ;

  在一化学反应中有物质发生氧化反应,则必然有物质发生还原反应,二者尽管表现不同,但必走同时存在于某一具体反应中。

  (2)氧化剂~还原剂

  在化学反应中得电子的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物质)称为氧化剂;在化学反应中失去电子的`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物质)称为还原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是从还原剂转移到氧化剂。必须强调的是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还原剂均是指反应物,二者必定同时存在,两者既在不同种反应物中,也可以在同一物质中,甚至可以存在于某一单质中。两者既是对立的(争夺电子)又是统一的(共依共存)。

  (3)氧化性~还原性

  在化学反应中,氧化剂夺电子的性质称为氧化性(或称氧化能力);还原剂失电子的性质称为还原性(或还原能力)。所谓氧化剂的强弱,就是指它的氧化性强弱;所谓还原剂的强弱,就是指它的还原性的强弱。

  (4)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这一对概念只针对生成物而言。还原剂失去电子被氧化后的生成物称为氧化产物;氧化剂得电子被还原后的生成物称为还原产物。氧化产物相对同一反应的氧化剂具有较弱的氧化性;还原产物相对同一反应的还原剂具有较弱的还原性。

  上述四对概念之间的关系可归纳如下:

  失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

  氧化剂 + 还原剂 ==== 还原产物 + 氧化产物

  (氧化性强)(还原性强) (还原性较弱)(氧化性较弱)

  得电子,化合升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

  也可概括为六个字“失→高→氧,得→低→还。”

  3、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常见的氧化剂有:

  (1)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如:卤素单质(X2)、O2、S等。

  (2)高价金属阳离子如:Fe3+、Cu2+等。

  (3)高价或较高价含氧化合物如:MnO2、浓H2SO4、HNO3、酸化KMnO4。

  常见的还原剂有:①活泼或较活泼的金属:如K、Na、Z1、Fe等。

  ②一些非金属单质:如H2、C、Si等。

  ③较低态的化合物:CO、SO2、H2S等。

  一般情形下强氧化剂与强还原剂共存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弱氧化剂与弱还原剂则较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4、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的表示方法:

  (1)用双线箭头符号表示(方程式两边同一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的情形

  失2×2e

  得e 得3e

  (2)用单线箭头符号表示(仅在方程式左侧反应物上原子得、失电子的情形)

  2KMnO4K2MnO4+MnO2+O2↑

《氧化还原反应》教案 篇3

  一、本节教材背景

  本节教材是化学1(人教版)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第三节,在这一章的第一节《物质的分类》,我们已学习了简单的分类法及其应用。在第一节的“思考与交流”教学活动,学生曾对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进行了简单的分类。

  二、教学对象现状分析

  (一)学生在初三已学习过化学反应从得失氧的角度分类可分为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的种类的多少把化学反应可分为四种基本反应类,即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学生掌握情况参差不齐。

  (二)学生在初三已经学习了化合价,初步认识了化合价的变化跟电子的转移有一定的关系。

  (三)经过第二章第一节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树状分类法,知道了分类依据不同,分类结果不同。

  (四)学生素质较好,有学好化学的愿望,有一定的理解和分析问题能力,但知识迁移能力、科学的学习方法方面仍有待于进一步的培养和提高。

  三、教学目标

  采用“三维教学目标”,既重视知识与技能,又重视能力与方法,同时兼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具体如下:

  (一)知识目标:

  1、复习巩固初中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以及从得氧、失氧角度划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化学反应的多种分类方法,并由此得出划分的依据不同而有不同的使用范围的结论。

  2、学会用化合价的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判断氧化还原反应;

  3、初步掌握根据化合价的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方法;

  4、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就是发生了电子转移。

  (二)技能目标:

  通过“活动式”学习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思考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理解氧化跟还原的相互依存和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难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就是发生了电子转移。

  五、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探索新知(学生活动)―归纳总结(教师评价)

  六、教学策略

  根据学生的现有知识和思维水平以及教材特点,对教学策略作了以下设计:

  (一)设计学生活动。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组织学生活动,学生相互讨论,以学生活动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通过活动,学生主动探究,不断建构氧化还原反应新概念,最后教师评价,归纳总结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建构。

  (二)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本节内容较多,“跨度”比较大,微观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子转移的关系有一定难度,用动画模拟,直观明了,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与化合价升降的关系,突破重难点。

  七、教学目标设计及实施方法

  初中阶段学生是从得氧、失氧的角度形成氧化和还原的初步概念,若将其发展到从电子转移来分析,是一个深化和扩大知识的过程,这两部分知识之间的“跨度”比较大。因此,学生学习会感到难以理解。鉴于学生对元素化合价比较熟悉,把化合价的升降作为两者之间的过渡,设置“桥梁”,是突破重难点所必须的。因此本节教学中,根据学生和教材实际,侧重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来设计教学目标。我们设计了如下的3个活动:

  设计“活动1”,复习巩固初中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以及从得氧、失氧角度划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引导学生提出新的分类标准:从化合价变化对化学反应进行分类。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化学反应的多种分类方法,并由此得出划分的依据不同而有不同的使用范围的结论。接着高温通过对2CuO+C

  2Cu+CO2的反应作进一步研究,让学生在实例分析中认识得氧或失氧时必然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得出“凡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从而完成从得氧、失氧到元素化合价的升降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过渡。设计“活动2”,通过分析NaCl和HCl形成过程,把化合价的数值和正负跟原子的电子得失或偏移联系起来,然后把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概念过渡到从电子转移的角度去认识,使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深化提高。从而完成由元素化合价的升降到电子转移的过渡。第二个过渡中,由于涉及到微观结构,学生在知识的建构上有一定的难度,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微观模拟演示NaCl和HCl形成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与化合价升降的关系,从而更易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就是发生了电子转移,理解氧化还原的相互依存和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得到知识与技能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提升。设计“活动3”,让自己学生总结“化合价升降”与“电子转移”以及“氧化还原反应”三者之间的关系,讨论交流,分享学习成果。

  课堂小结时,用一个“趣味动画”小结 “化合价升降”、“电子转移”和“氧化还原反应”三者之间的关系,增强学习的兴趣。

  八、教学过程

  [引入]通过以前的学习,我们知道化学反应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学生活动1]请大家讨论下面这组反应,我们可以将它们分为哪些类型?

  高温(1)2CuO+C

  2Cu+CO2

  (2)CaCO3+2HCl CaCl2+H2O+CO2

  高温(3)Fe2O3+3CO

  2Fe+3CO2(4)CaO+H2O Ca(OH)2

  高温(5)CaCO3 CaO+CO2

《氧化还原反应》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分析多个化学反应,是学生认识到有的化学反应中存在着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建立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2、通过实验事实和思考,知道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

  3、初步掌握根据化合价的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提出问题、讨论交流、分组合作,揭示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和特征,培养学生从微观角度准确理解概念的能力。

  2、通过设计问题情境,由表及里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由此及彼培养思维的逻辑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了解氧化还原反应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并理解化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化合价升降的观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难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转移。

  教学过程

  1、基本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

  一、化学反应的类型

  A+B=AB AB=A+B

  A+BC=AC+B

  AB+CD=AD+CB

  2、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按下列要求各举一个符合条件的化学反应,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Fe2O3 + 3CO = 2Fe + 3CO2的反应属于

  哪种基本反应类型?

  氢气还原氧化铜是氧化反应还是还原反应?

  初中时所学的氧化还原反应

  讨论结果

  同一个化学反应用不同的分类方法去分析,结果也不相同。四种基本反映类型并不能包括所有的反应。

  初中所学的氧化还原反应比较片面,不能真实地反映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对于这一反应,谁得到氧,谁失去氧,得到氧与失去氧的数目关系怎样。

  哪种元素化合价升高?哪种元素化合价降低?升高的化合价降低的化合价关系怎样?

  二、氧化还原反应

  1、什么叫氧化还原反应?

  2、特征:

  反应前后化合价发生变化(也是判断依据)

  一种物质被氧化,同时另一种物质被还原的反应

  [练习]用化合价升降的观点去判断下面的反应,哪些是氧化还原反应?

  关键:1)正确判断各反应物、生成物各元素的化合价及其变化;2)凡是有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为什么会发生化合价的变化呢?

  [小结]从NaCl的形成看化合价升降的根本原因是电子的

  得失,即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有电子的得失。

  4、实质:电子发生转移(得失或偏移)

  有电子转移的化学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3、氧化反应,失e、价升;还原反应,得e、价降

  用双线桥应注意的事项:

  正确判断各反应物、生成物各元素的化合价及其变化

  两个线桥一个在上、一个在下,线桥的方向是从反应物一方指向生成物一方,首尾都必须对应与发生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同种元素。

  电子符号用“e―”来表示

  得失电子总数表示:原子个数×每个原子得失电子数

  注意:反应中失去电子的总数等于得到电子的总数

  5、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价升降、电子得失)

  [练习]用双线桥表示下列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合价升降及电子转移情况。

  ① Fe2O3 + 3CO 2Fe + 3CO2

  ②Zn + 2HCl == ZnCl2 + H2 ↑

  ③SO2 + 2H2S == 2H2O + 3S

  ④2KClO3 2KCl+3O2↑

  ⑤3Cl2 + 8NH3 == 6NH4Cl + N2

  ⑥MnO2+4HCl浓MnCl2+Cl2↑+2H2O

  [练习]用双线桥表示下列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合价升降及电子转移情况。

  ① MnO2+4HCl浓MnCl2+Cl2↑+2H2O

  ② Cu + 2H2SO4(浓)= CuSO4 + SO2 ↑+2H2O

  ③ SO2 + 2H2S == 2H2O + 3S

  ④ 3Cl2 + 8NH3 == 6NH4Cl + N2

  三、氧化还原反应与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及一般规律

  1、化合反应:有单质参加的是氧化还原反应。

  2、分解反应:有单质生成的是氧化还原反应。

  3、置换反应:全部是氧化还原反应。

  4、复分解反应:都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四、氧化剂和还原剂

  氧化剂:得到电子(元素化合价降低)的物质,被还原。

  1、定义

  说明:

  (1)氧化剂和还原剂均是指反应物质,是一种化学试剂,不是某一种元素。

  (2)氧化剂本身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得到的产物是还原产物;

  还原剂本身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得到的产物是氧化产物。

  还原剂:失去电子(元素化合价升高)的物质,被氧化。

  小结:

  (1)氧化剂和还原剂分别是不同的物质

  (2)氧化剂和还原剂都是同一种物质

  (3)氧化剂和还原剂都是同一种物质,而且被氧化与被还原的元素都是相同价态的同种元素

  (4)反应物参加反应的总量中仅有一部分为氧化剂,另一部分为反应介质

  2、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氧化剂:O2、Cl2、浓硫酸、HNO3、KMnO4、 FeCl3等

  还原剂:Al、Zn、Fe、C、H2、CO等

  3、氧化性、还原性强弱判断

  氧化剂的氧化性>氧化产物的氧化性。

  还原剂的还原性>还原产物的还原性。

  (1)原子或离子的得电子能力越强,物质氧化性越强

  一般规律:

  (2)原子或离子的失电子能力越强,物质还原性越强

  课后习题

  作业:完成课后习题。

《氧化还原反应》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够从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理解氧化还原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得失或偏移);会用双线桥法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情况。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本质的分析,学习由表及里以及由特殊到一般的逻辑推理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氧化”和“还原”这一对典型矛盾的深入研究,深刻体会自然现象中的对立与统一关系,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

  【难点】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回忆一下初中学过的知识,什么是氧化反应,什么是还原反应,能不能举出几个具体的实例呢?

  【学生回答】氧化反应:碳与氧气、铁与氧气……

  还原反应:氢气还原氧化铜、碳还原氧化铜、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环节二:新课讲授

  1.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

  【提出问题】能不能举出其他的氧化还原反应?

  【学生回答】碳与氢气的反应、氢气还原氧化铜……

  【提出问题】观察一下所列举的几个化学方程式,除了得失氧之外,从化合价的`角度思考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

  【学生回答】得氧元素发生氧化反应,元素化合价升高;失氧元素发生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降低。

  【教师引导】由此可知,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就是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变化。

  【提出问题】铁与硫酸铜的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是不是只有得失氧的化学反应才是氧化还原反应?

  【学生回答】是,铁元素、铜元素的化合价都出现了变化。可知并不是只有得失氧的反应才是氧化还原反应。

  2.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提出问题】为什么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会出现化合价的升降变化?元素化合价的升降与什么有关?

  【学生回答】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与得失电子(电子转移)有关。

  【教师引导】那么就从原子结构的角度揭秘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提出问题】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NaCl,从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角度思考NaCl是怎样形成的?

  【提出问题】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HCl,从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角度思考HCl是怎样形成的?

  【学生思考,教师讲解】从原子结构来看,氢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可获得1个电子而形成2个电子的稳定结构。氯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有7个电子,也可获得1个电子而形成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这两种元素的原子获取电子难易程度相差不大。在发生反应时,它们都未能把对方的电子夺取过来,而是双方各以最外层的1个电子组成一个共用电子对,这个电子对受到两个原子核的共同吸引,使对方最外电子层都达到稳定结构。在氯化氢分子里,由于氯原子对共用电子对的吸引力比氢原子的稍强一些,所以,共用电子对偏向氯原子而偏离于氢原子。因此,氢元素的化合价从0价升高到+1价,被氧化;氯元素的化合价从0价降低到-1价。在这个反应中,发生了共用电子对的偏移,氢气发生了氧化反应,氯气发生了还原反应。(教师讲解并板书)

  【提出问题】根据以上的分析,能不能从电子转移的角度重新定义氧化还原反应?

  【学生回答】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教师总结并板书)

  【提出问题】能不能从电子转移的角度分析铁与硫酸铜的反应?

  【学生回答】铁元素失去2个电子,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铁元素得到2个电子,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教师板书:利用双线桥法)

  环节三:巩固提升

  【提出问题】有人说置换反应、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和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全部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你认为这个说法正确吗?请说明理由。

  提示:正确。因为在这几类反应中,反应前后前后都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

  环节四:小结作业

  请学生回答本堂课的收获: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本质,学到了什么?

  布置作业:课下思考,四大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有什么关系。

  四、板书设计

《氧化还原反应》教案 篇6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从得氧和失氧的分类标准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2.从化合价变化的分类标准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

  3.培养学生用概念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重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探究与活动,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学生进行对立统一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使学生形成勇于创新的习惯、培养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

  探究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及其发展

  [教学难点]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人类的衣、食、住、行,生物体的产生、发展和消亡,化工生产约50%以上的化学反应等等都涉及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与我们的生活、生命、生产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例如,研究燃烧中的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燃烧效率及产物对环境的影响等问题与本节知识有密切关系。下面我们就讨论氧化还原反应这一问题。

  师:初中学习的燃烧是指可燃物与空气中氧气发生的发光、放热的氧化反应,现在我们来进一步研究。请同学们举出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实例。

  [板书]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新课推进

  师:引导学生思考交流(学生填写此表)。

  引导学生讨论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概念。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

  分类标准

  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否同时发生

  CuO+H2====Cu+H2O

  H2跟O2结合生成H2O的过程称为H2的氧化反应

  CuO跟H2反应失去O的过程,称为CuO的还原反应得氧、失氧的角度是

  Fe2O3+3CO====2Fe+3CO2

  生:得出以下结论

  [板书]根据反应中物质是否得到氧或失去氧,把化学反应分为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分类标准:得失氧的情况。

  氧化反应:得到氧的反应。

  还原反应:失去氧的反应。

  师:在复习化合价概念的基础上,请分析填写下列表格: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反应前后化合价升高的元素

  反应前后化合价降低的元素

  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与化合价升降的关系

  还原反应与化合价升降的关系

  是否只有得氧、失氧的反应才是氧化还原反应

  CuO+H2====Cu+H2O

  2Mg+O2====2MgO

  Fe2O3+3CO2====Fe+3CO2

  2Al2O3====4Al+3O2↑

  2H2O2====2H2O+O2↑

  Mg+2HCl====MgCl2+H2↑

  Mg+2H+====Mg2++H2↑

  Fe+CuSO4====Cu+FeSO4

  Fe+Cu2+====Cu+Fe2+

  师:CuO+H2====Cu+H2O

  1.在以上反应中,氧化铜发生氧化反应还是还原反应?依据是什么?

  2.标出反应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从中分析三种元素化合价各有什么变化。

  小结初中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知识后,引导学生把氧化还原反应跟化合价变化联系起来。

  [合作探究]

  2Na+Cl2====2NaCl

  H2+Cl2====2HCl

  这两个反应虽没有氧的得失,但是氧化还原反应,为什么?哪种物质发生氧化反应,哪种物质发生还原反应?为什么?

  [课堂小结]

  上述[合作探究]讨论后,得出:

  物质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的一类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的'物质发生氧化反应;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物质发生还原反应。

  [板书设计]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一、氧化还原反应

  1.定义:根据反应中物质是否得到氧或失去氧,把化学反应分为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2.两类标准:

  (1)得失氧的情况

  氧化反应:得到氧的反应。

  还原反应:失去氧的反应。

  (2)化合价升降情况

  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的物质发生氧化反应;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物质发生还原反应。

  凡是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活动与探究]

  下列反应中哪些是氧化还原反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各是什么物质?

  2NaBr+Cl2====2NaCl+Br2

  2NaOH+H2SO4====Na2SO4+2H2O

  MnO2+4HCl====MnCl2+2H2O+Cl2↑

  Ca(ClO)2+CO2+H2O====CaCO3↓+2HClO

  [随堂练习]

  1.下列各类反应中,全部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分解反应B.化合反应

  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

  2.下列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某元素由化合态变为单质,此元素可能被还原,也可能被氧化

  B.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是还原反应

  C.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是氧化反应

  D.化合物分解的产物有单质,则该分解反应必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3.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反应类型不属于四个基本反应类型的是…( )

  A.Fe2O3+3H2SO4====Fe2(SO4)3+3H2O B.CuO+H2====Cu+H2O

  C.Fe2O3+3CO2====Fe+3CO2 D.H2+ S====H2S

《氧化还原反应》教案 篇7

  一、教材分析

  中学阶段的化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中,氧化还原反应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点,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课标要求学生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真正理解反应的实质,正确探究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贯穿于整个中学阶段化学知识的学习始终,是非常重要的理论知识。

  本节的教学思路是通过分析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所含元素的化合价是否有变化,建立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并探讨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通过分析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所承担的角色,引出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概念,加强对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

  1.课标要求

  (1)通过熟悉的化学反应,使学生认识到有的化学反应中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建立氧化还原的概念。

  (2)通过实验和思考,分析得出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转移。

  2.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能举出生产生活中氧化还原反应的实例。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反应中元素化合价的变化,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提出问题,引入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得出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氧化还原反应,认识到氧化还原反应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无处不在,而且有利有弊。只有充分学习和研究,才能避免有害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发生,让更多的氧化还原反应造福于人类。让学生关注化学与生命活动的联系,体会化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三、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节包含三部分内容: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和还原剂,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以往教学通常将本节分为3课时,每一部分为一课时。为了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科学探究的能力,教师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时,以“氧化还原反应”为线索,通过“化合价变化”这一氧化还原反应的标志揭示其实质为“电子的转移”。本节课在设计时注重化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由学生熟悉的五彩缤纷的焰火引入,以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结束,交相呼应。

  2.学情分析

  本节知识内容是中学化学中重要的理论知识,比较抽象,是高一学生在学习了物质的量、电解质之后的又一难点。将这两课时合为一课时,也成为教师教学设计时必须考虑的问题。如果在一节课中将多个概念传授给学生,那就是一节失败的课。真正能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层层递进地学习、理解这些概念,领悟相互之间的关系,自主地进行探究和思考,那才是一节成功的课。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分析化合价的升降,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2.难点

  理解电子转移是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五、教学方法

  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在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上设置疑问,并引导学生通过思考、练习、实验来解决疑问。例如,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后,利用学生熟悉的氢气还原氧化铜反应引出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概念,教学过程顺理成章,易于学生接受。问题的设置应有梯度,循序渐进,由现象到本质,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解决新知识学习中的疑问。由于本节内容理论性较强,教学中多处采用举例教学,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和熟悉的化学反应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标志和实质。通过练习,巩固理论知识的学习,讲练结合,实现高效教学。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中最为直观的教学方法。通过实验引发学生思考,发现问题的本质。

  六、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很高兴引领大家学习氧化还原反应,今天我们将走入氧化还原反应的世界。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类十分重要的反应,它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

  同学们还记得20__年北京奥运会那29个由焰火组成的神奇大脚印和绚丽多彩的焰火吗?这就是由一系列的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的。我们学习过的化学反应也有很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大家请看屏幕(展示图片)。

  2.设计思路

  氧化还原反应对学生来说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导入环节的设置就是先给学生一个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建立熟悉感,更好地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3.引入正题

  给出常见的几种化学反应,让学生标注化合价。然后分成两类,我们把化合价变化的称为氧化还原反应。在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教学中,先提出问题“什幺因素引起了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呢”,然后以氯化钠的形成为例,以图片的方式展现钠原子和氯原子之间电子的转移。

  假设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是由电子的转移引起的,接下来学生进行分组实验:铁钉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可以解释为铁失去电子转移给了溶液中的铜离子,铜离子得电子生成铜,并在铁钉上析出。理论分析如此,那幺实际是否符合理论分析呢?采用演示实验,把铁钉和铜片分别连接导线,串联电流表后插入硫酸铜溶液中。按照理论分析电路中应该有电流产生,则电流表的指针应该发生偏转。实验现象证明确实有指针偏转,说明理论分析正确,电子转移引起了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有机结合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究精神,又节省了时间,达到了实验效果。最后归纳小结,提炼精髓。

  4.概况整合

  实质标志:电子的转移,化合价变化形成氧化还原反应。

  5.课前准备

  (1)搜集教学素材,如氧化还原反应的视频、生活中氧化还原反应的图片、防腐剂图片等。

  (2)设计幻灯片辅助教学。

  (3)准备一个演示实验和两个分组实验。

  (4)设计教案,设计、印刷导学案。

  七、教学评价

  氧化还原反应是中学化学中重要的理论知识,比较抽象。这节课循序渐进、有条理地将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概念一一介绍给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层层递进地学习、理解这些概念,领悟其中的关系,自主地进行探究和思考。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帮助学生把难懂的理论知识学得更加轻松,是本节课希望达到的最佳效果,也是最终目的。

《氧化还原反应》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在复习化合价的基础上,使学生用化合价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观点认识、理解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等概念。

  2.学会用化合价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判断氧化还原反应。

  3.掌握用双线桥法和单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教学重点】

  1.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等概念及其判断。

  2.用双线桥法和单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教学难点】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的表示法

  【教学方法】启发讨论

  【教学设计】

  [复习引入]

  1.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2.写出钠、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分析其得失电子的情况,推出钠、氯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

  〖学生活动〗

  学生交流讨论,得出如下结果:

  元素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

  元素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

  [问题情境]标出2KBr+Cl2=Br2+2KCl反应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并分析哪种元素失电子,哪种元素得电子,电子从哪种元素转移到哪种元素?

  〖学生活动〗

  学生探索、讨论、交流,从而得出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的概念。

  〖教师活动〗

  在氯气与溴化钾的反应中,溴离子失去1个电子形成溴原子,溴原子结合

  成溴分子,溴元素的化合价由-1升高到0;同时氯气分子中的氯原子得到溴离子给出的1个电子形成氯离子,氯元素的化合价由0降低到-1。

  在反应过程中,溴离子与氯原子之间发生了电子转移,导致了溴元素与氯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强调提醒]

  a.“e-”表示电子

  b.用双线桥法表示时箭头从反应物指向生成物,箭头起止为同一种元素,应标出“得”与“失”及得失电子的总数。

  〖学生活动〗

  由学生归纳概括总结: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转移的反应

  [问题情境]

  判断下列反应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的请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

  (1)2Fe+3Cl2=2FeCl3(2)CaO+H2O=Ca(OH)2

  (3)Cl2+H2O=HCl+HClO(4)Fe+CuSO4=FeSO4+Cu

  (4)NaOH+HCl=NaCl+H2

  上述反应各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哪一种?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有何关系?

  〖学生活动〗

  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进行分析、讨论、交流,归纳总结如下:

  〖教师活动〗[拓展视野]

  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强弱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表现出氧化性,还原剂表现出还原性。一般情况下,得到电子的能力强,物质的氧化性就强;失去电子的.能力强,物质的还原性就强。例如:

  氟、氯、溴、碘的单质的氧化性强弱顺序为:F2>Cl2>Br2>I2

  离子的还原性强弱顺序为:I->Br->Cl->F-

  〖学生活动〗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进行分析、讨论、交流,并由学生总结归纳如下规律:

  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升高总数=化合价降低总数

  元素失电子总数=元素得电子总数

  〖教师活动〗归纳、概括、小结本课知识要点。

  〖巩固练习〗《化学1(苏教版)》P45中的[问题解决]:

  请指出下列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分析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并指出氧化剂、还原剂。

  (学生当堂练习,并交流反馈答题结果。教师进行点评。)

  〖布置作业〗《化学1(苏教版)》P47~48:1、2、3

  〖板书设计〗

  一、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1.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转移的反应

  二、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1.双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注意:a.“e-”表示电子。

  b.双线桥法表示时箭头从反应物指向生成物,箭头起止为同一种元素,

  应标出“得”与“失”及得失电子的总数。

  2.单线桥法

  三、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四、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升高总数=化合价降低总数

  元素失电子总数=元素得电子总数

《氧化还原反应》教案 篇9

  1.了解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概念。

  2.从化合价升降、电子的得失或电子对偏移角度理解氧化还原反应。(重点)

  3.培养由现象到本质的科学探究意识。

  4.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难点)

  氧化还原反应

  [基础・初探]

  1.从得失氧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结论:一种物质被氧化,另一种物质被还原的反应叫氧化还原反应。

  2.从元素化合价升降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结论: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反应叫氧化还原反应。

  3.从电子转移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结论:凡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化学反应叫氧化还原反应。

  [探究・升华]

  [思考探究]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及联系

  (1)CO2+2NaOH===Na2CO3+H2O和CO+CuO△(=====)Cu+CO2两反应,谁是氧化还原反应?判断依据是什么?

  【提示】后者,反应前后化合价有变化。

  (2)Zn+H2SO4===ZnSO4+H2↑反应中,什么元素被氧化?哪种物质为还原产物?

  【提示】Zn被氧化,H2为还原产物。

  (3)在反应2KClO3MnO22KCl+3O2↑中,哪种元素被还原?哪种物质是氧化产物?

  【提示】氯元素被还原,O2为氧化产物。

  (4)氧化还原反应是不是一定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一种?

  【提示】不一定。如3CO+Fe2O3高温(=====)3CO2+2Fe就不是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任何一种,但却是氧化还原反应。

  [认知升华]

  升华1氧化还原反应概念间的关系

  记忆口诀:

  升→失→氧→氧→氧

  降→得→还→还→还

  升华2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即:

  (1)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2)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3)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4)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题组・冲关]

  题组1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概念的理解与判断

  1.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Na2CO3+CaCl2===CaCO3↓+2NaCl

  B.Fe+CuSO4===Cu+FeSO4

  C.2NaHCO3△(=====)Na2CO3+CO2↑+H2O

  D.CaO+H2O===Ca(OH)2

  【解析】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化合价发生变化,A、C、D均无化合价的变化,是非氧化还原反应;B是置换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B

  2.下列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在反应中失去电子的物质被氧化,得到电子的物质被还原

  B.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可以是同一物质

  C.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种物质首先被氧化,另一种物质再被还原的反应

  D.只有氧化没有还原的反应是不存在的

  【解析】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同时发生的,二者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

  【答案】C

  3.已知铜在常温下能被稀硝酸溶解,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被氧化的元素是________,被还原的元素是________,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是________,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是________,还原产物是________,氧化产物是________。

  【答案】CuNCuHNO3NOCu(NO3)2

  【题后反思】

  氧化还原反应中的4个“不一定”

  (1)一种元素被氧化,不一定有另一种元素被还原。如0(Cl2)+H2O===H-1(Cl)+H+1(Cl)O中,被氧化和被还原的元素都是氯元素。

  (2)一种反应物不一定只表现出一种性质。如反应2KMnO4△(=====)K2MnO4+MnO2+O2↑中,参加反应的KMnO4既表现了还原性,又表现了氧化性。

  (3)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如同素异形体之间的相互转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4)某种物质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不一定是被还原,如HCl→Cl2是被氧化。

  题组2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4.下列反应中,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二氧化硫催化氧化成三氧化硫:2SO2+O2催化剂2SO3

  B.氯气通入溴化钠溶液中:Cl2+2NaBr===2NaCl+Br2

  C.稀盐酸与硝酸银溶液混合反应:HCl+AgNO3===AgCl↓+HNO3

  D.氧化钠跟水反应:Na2O+H2O===2NaOH

  【解析】化合反应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作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由此可知,A、D项属于化合反应。判断一个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键是看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是否发生变化,由此分析题目所给的四个选项,不难看出C、D项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均未发生变化,它们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A项中的硫、氧元素,B项中的氯、溴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了变化,它们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综上所述,只有A项符合题意。

  【答案】A

  5.下列反应是分解反应但又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BaCO3高温(=====)BaO+CO2↑

  B.2KMnO4△(=====)K2MnO4+MnO2+O2↑

  C.2CO+O2点燃(=====)2CO2

  D.CO+CuO△(=====)Cu+CO2

  【解析】A项,不是氧化还原反应;C项,不是分解反应;D项,不是分解反应。

  【答案】B

  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

  [探究・升华]

  [思考探究]

  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的两种表示方法

  (1)双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与数目

  H2+CuO△(=====)Cu+H2O

  (2)单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与数目

  3Cl2+2Fe点燃(=====)2FeCl3

  【提示】

  [认知升华]

  电子转移两种方法的书写步骤

  (1)双线桥法的书写步骤

  (2)单线桥法的书写步骤

  【特别提醒】单线桥法与双线桥法的区别

  (1)单线桥法表示时箭头是在反应物中由失电子的元素指向得电子的元素;表示时只标转移电子的数目。

  (2)双线桥法表示时①箭头由反应物中变价元素指向生成物中同一元素;②表示时要标出“得到”或“失去”;③电子数目且电子数目相等。

  [题组・冲关]

  1.下列化学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解析】A项,电子转移的方向不正确;C项,Zn失去2e-;D项,Cu失去2e-。

  【答案】B

  2.(1)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用双线桥法标明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并注明“被氧化”、“被还原”。

  ①Fe2O3与CO在高温下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KClO3与MnO2在共热条件下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H2S气体和SO2气体反应生成S和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并用单线桥法标明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①Cu和AgNO3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室制Cl2的反应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向FeCl2溶液中通入Cl2生成FeCl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3.实验室制取少量N2常利用的反应是NaNO2+NH4Cl△(=====)NaCl+N2↑+2H2O,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NaNO2发生氧化反应

  B.生成1molN2时转移的电子数为6mol

  C.NH4Cl中的氮元素被还原

  D.被氧化和被还原的元素是同一种元素

  【解析】↑+2H2O中,NaNO2发生还原反应,生成1molN2,转移3mole-,NH4Cl中N被氧化,被氧化和被还原的元素均为N。

  【答案】D

《氧化还原反应》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从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角度来理解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等概念。

  2.学会用化合价升降法判断氧化还原反应,掌握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3.理解得失电子、氧化还原的相互依存和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教学过程

  【板书】

  氧化还原反应

  一、化合价升降和氧化还原反应

  【提问】

  CuO+H2Cu+H2O

  1.在以上反应中,氧化铜发生氧化反应,还是还原反应?依据是什么?

  2.标出反应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从中分析三种元素化合价各有什么变化。

  【讲解】

  小结初中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知识后,引导学生把氧化还原反应跟化合价联系起来。

  【讨论】

  2Na+Cl22NaCl H2+Cl22HCl

  这两个反应没有氧的得失,但也是氧化还原反应,为什么?哪种物质发生氧化反应?哪种物质发生还原反应?

  【讲解】

  小结上述讨论后,得出:

  【板书】

  物质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这一类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的物质发生氧化反应;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物质发生还原反应。

  【巩固性提问】

  下列反应中哪些是氧化还原反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各是什么物质?

  2NaBr+Cl2===2NaCl+Br2 2NaOH+H2SO4===Na2SO4+2H2O

  MnO2+4HClMnCl2+2H2O+Cl2↑ Ca(ClO)2+CO2+H2O===CaCO3↓+2HClO

  【板书】

  二、电子得失和氧化还原反应

  1.电子得失和化合价升降

  【讲解】

  以钠跟氯气反应为例,讲清钠原子为什么失去1个电子,氯原子为什么获得1个电子以及得失电子跟化合价升降的关系后,再举铁跟稀硫酸、铁跟氯气、氯化亚铁跟氯气的反应中化合价的`变化情况。小结如下:

  【板书】

  2.电子得失和氧化还原反应

  【讲解】

  把电子得失跟化合价升降的关系以及化合价升降跟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联系起来。

  【讲解】

  凡有电子转移的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得到电子的物质是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失去电子的物质是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

  【思考题】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1.氧化剂发生氧化反应,还原剂发生还原反应。

  2.化合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分解反应都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3.置换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都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作业略。)

  教学说明 氧化还原反应共三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建立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从复习初中已有的得氧、失氧角度出发,通过化合价的升降过渡到从电子得失的观点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第二课时讲解另一种电子转移即电子对偏移(这样安排是为了分散难点),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氧化剂、氧化性、氧化反应等概念的辨析及联系。第三课时是习题课,通过学生自己思考、练习,巩固上两课时内容,能较熟练地判断氧化剂和氧化反应等。

《氧化还原反应》教案 篇11

  本节考点: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的判断;根据得失电子守恒推断氧化产物或还原产物;配平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一、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二、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1.在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例3.根据反应:①I2+SO2+2H2O=H2SO4+2HI ②2FeCl2+Cl2=2FeCl3

  ③2FeCl3+2HI=2FeCl2+I2+2HCl 可知:I-、Fe2+、Cl-、SO2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I->Fe2+>Cl->SO2 B.Cl->Fe2+>SO2>I-

  C.Fe2+>I->Cl->SO2 D.SO2>I->Fe2+>Cl-

  判断一个氧化还原反应能否进行,也应遵循“由强到弱”的规律,即反应式中的物质应符合“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例4 已知I-、Fe2+、SO2、Cl-和H2O2均有还原性,它们在酸性溶液中还原性的强弱顺序为Cl-Cl2>Br2>I2>S(含常识性知识),还原性:NaCs+

  3.根据金属活动顺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

  还 原 性 渐 弱

  K+ Ca2+ Na+ Mg2+ Al3+ Zn2+ Fe2+ Sn2+ Pb2+(H+)Cu2+ Fe3+ Ag+

  氧 化 性 渐 强

  4.①据原电池电极:负极金属比正极金属活泼(还原性强);②据电解池中放电顺序,先得(或失)电子者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其规律为:阳离子得电子顺序(即氧化性强弱顺序):参考3中规律。阴离子失电子顺序(即还原性强弱顺序):S2->I->Br->Cl->OH->NO3- 、SO42-等。

  5.同种元素价态越高,氧化性越强(如Fe3+>Fe2+),但例外地,氧化性:HClO>HClO2>HClO3>HClO4),最高价态只有氧化性;价态越低,还原性越强(如S2->S>SO2),最低价态只有还原性;中间价态兼具氧化性和还原性。

  6.反应原理相似的不同反应中,反应条件要求越低,说明氧化剂或还原剂越强。

《氧化还原反应》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掌握化学反应的实质,理解离子反应及离子方程式的意义;根据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对比掌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化学教案-氧化还原。

  能力培养: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学会分析、探究化学反应的实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科学思想:通过观察的化学现象及反应事实,使学生了解研究事物从个别到一般的思想方法,体验研究问题,寻找规律的方法。

  科学品质: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动手参与能力,对反应现象的观察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科学方法:观察、记录实验;对反应事实的处理及科学抽象。

  重点、难点 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提问】复分解反应能够发生的条件是什么?并对应举例说明。

  【评价】给予肯定。

  【指导实验】全班分为三大组,分别做下面的三组实验,并观察记录:

  一、硝酸银溶液分别跟盐酸、氯化钠、氯化钾的反应;

  回答:复分解反应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进行的,这类反应必须在生成物中有沉淀、气体、难电离的物质三者之一才能发生。

  例:(1)在反应里生成难溶物质。如CaCO3、BaSO4、AgCl、Cu(OH)2等。

  BaCl2+H2SO4=BaSO4↑+2HCl

  (2)在反应里生成气态物质,如CO2、H2S、Cl2等。

  CaCO3+2HCl=CaCl2+H2O+CO2↑

  (3)在反应里生成弱电解质,如:水、弱酸、弱碱等。

  NaOH+HCl=NaCl+H2O

  分组实验,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一、均有白色沉淀生成;

  复习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训练学生实验观察能力,根据提出的问题和实验结果引起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续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盐酸跟碳酸钠、碳酸钾、碳酸钙的反应;

  三、硝酸跟碳酸钠、碳酸钾、碳酸钙的反应。

  【追问】分别讨论三组实验,参加反应的物质不同,为什么每一组会产生同样的现象?在笔记本上完成其化学方程式。

  【讲解】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在水的作用下能电离(强调离子表示方法)。这些电解质在溶液里发生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间反应。

  【练习】书写如下电离方程式:HCl、AgNO3、NaCl、KCl、HNO3、Na2CO3、K2CO3。

  【板书】一、离子反应

  1.离子反应

  电解质在溶液里所起的反应属于离子反应。如:复分解反应和在溶液中进行的置换反应等。

  【过渡】用什么式子来表示离子反应呢?前面已经通过实验证明AgNO3与NaCl、HCl、KCl均能发生反应,并有白色沉淀生成,请同学分别写出上述实验的化学方程式。

  二、均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

  三、均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

  思考并讨论、猜想。

  回答:复分解反应均是在溶液中进行的,溶质在溶液中大多数是以离子形式存在的。虽然反应物不同,但都含有某些相同的离子。比如盐酸、氯化钠、氯化钾在溶液中均电离出氯离子,跟AgNO3电离出的Ag+结合,所以均产生白色沉淀氯化银。

  练习:

  HCl=H++Cl-

  HNO3=H++NO3-

  AgNO3=Ag++NO3-

  NaCl=Na++Cl-

  KCl=K++Cl-

  完成练习

  AgNO3+HCl=

  AgCl↓+HNO3

  AgNO3+NaCl=

  AgCl↓+NaNO3

  AgNO3+KCl=

  AgCl↓+KNO3

  复习巩固旧知识,引出新知识,化学教案《化学教案-氧化还原》。

  续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讲解】先把溶液中易电离的物质改写成离子的形式,把难溶的物质仍写成化学式。反应前溶液中大量存在着四种离子(Ag+、NO3-、H+、Cl-)。由于Ag+和Cl-结合成难溶于水的AgCl沉淀,溶液里的Ag+和Cl-迅速减少,反应向右进行。把反应前后没有变化的H+和NO3-即实际没有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删去就写成了“离子方程式”。

  【板书】2.离子方程式

  AgNO3+HCl=AgCl↓+HNO3

  Ag++Cl-=AgCl↓

  1.概念: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

  子方程式。

  【练习】把上述AgNO3跟NaCl、KCl反应的实验现象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设问】通过完成AgNO3分别与HCl、NaCl、KCl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你们发现了什么?

  离子方程式的意义有以下两个方面。

  【板书】2.意义

  ①能揭示反应的实质;

  ②不仅表示某一个反应,而且表示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提问】Ag++Cl-=AgCl↓代表的意义是什么?

  【讲解】怎样书写离子方程式呢?可分成“写、改、删、查”四步。以石灰石跟稀盐酸反应为例分析。

  领悟。

  模仿。

  板书练习:

  甲:AgNO3+NaCl=

  AgCl↓+NaNO3

  Ag++Cl-=AgCl↓

  Ag++Cl-=AgCl↓

  发现反应物虽不同,却都可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可见离子方程式的意义与化学方程式、电离方程式均不同。

  回答:不仅表示AgNO3和HCl溶液间进行的反应,而且表示可溶性的氯化物和可溶性银盐进行的一类反应。

  反应的实质是离子间相互交换的过程,探究反应的实质,引出本节的知识点。

  续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板书】3.书写步骤

  (1)写: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师生同时完成)。

  (2)改:把易溶且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凡是难溶、难电离、气体等均写成化学式形式(易溶指易溶于水,凡不溶于水而溶于酸的物质仍写其化学式)。

  (3)删:删去方程式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将系数化成最简整数比。

  (4)查:检查书写的离子方程式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①方程式两边各元素原子个数是否相等。②方程式两边电荷数是否相等。

  【练习】盐酸跟Na2CO3、K2C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CO2↑代表的意义是什么?

  【练习】请学生在笔记本上完成

  HNO3跟K2CO3、Na2CO3、CaC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并验证两同学回答是否准确。

  CaCO3+2HCl=CaCl2+

  H2O+CO2↑

  CaCO3+2H++2Cl-=

  Ca2++2Cl-+H2O+CO2↑

  CaCO3+2H+=

  Ca2++H2O+CO2↑

  甲:Na2CO3+2HCl=

  2NaCl+H2O+CO2↑

  =2Na++2Cl-+H2O+CO2↑

  CO2↑

  乙:K2CO3+2HCl=

  2KCl+H2O+CO2↑

  2K++2Cl-+H2O+CO2↑

  丙:可溶性碳酸盐跟强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一类反应。

  分析离子反应如何运用了质量守恒定律;通过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规则的练习,要让学生熟练掌握这一重要的化学用语的`基本功。

  续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请写出固体氯化铵与固体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设问】有同学将此反应写出离子方

  H2O请讨论此写法是否正确?

  【评价】对后一组的发言,给予高度的评价。指出,固体物质间的反应,不能写成离子方程式。

  【设问】请写出实验室制氯化氢的化

  学方程式。此反应能写出离子方程式

  吗?

  【评价】答案正确。指出学习就要抓住事物的本质。

  【投影】课堂练习

  一、完成下列离子方程式

  1.氢氧化钡跟稀硫酸反应

  2.铁跟稀盐酸的反应

  二、判断下列离子方程式是否正确?

  3.Fe+Fe3+=2Fe2+

  4.2Fe+6H+=2Fe3++3H2↑

  5.实验室制氯气:

  写出:

  2NH4Cl(固)+Ca(OH)2(固)=CaCl2+2H2O+2NH3↑

  讨论后回答:

  一组代表回答:按上述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此式正确。

  另一组代表回答:虽然按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此式正确,但反应物都是固态,反应物没有发生电离,怎么来的离子方程式?我们认为是错误的。

  讨论后回答:

  在无水参与的情况下,浓H2SO4以分子形式存在,不发生电离,因此不能写出离子方程式。

  完成练习:

  =BaSO4↓+2H2O

  2.Fe+2H+=Fe2++H2↑

  3.不正确,虽然元素原子个数守恒(即遵守了质量守恒)但反应前、后电荷数不等,违反了电荷守恒原则。

  4.不正确。不符合反应事实,Fe被非氧化性的酸氧化时生成Fe2+。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及时反馈,进行调控。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续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总结】离子反应用离子方程式表示;离子方程式不仅能表示一定物质间的反应,而且表示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正确的离子方程式可揭示反应的实质。要熟练掌握离子方程式的写法。

  5.正确。此题是氧化还原反应,除了要遵循质量守恒、电荷守恒外,同时还应遵守电子守恒。

  【随堂检测】

  1.H2S通入NaOH溶液中,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H2S+2NaOH=2Na++S2-+2H2O

  (B)S2-+2H++2Na++20H-=2H2O+2Na++S2-

  (C)H2S+2OH-=2H2O+S2-

  (D)2H++2OH-=2H2O

  2.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铁跟稀硫酸反应:2Fe+6H+=2Fe3++3H2↑

  (B)碳酸镁跟稀硫酸反应:

  MgCO3+2H+=Mg2++H2O+CO2↑

  (D)氯化铜与氢氧化钡反应:Cu2++2OH-=Cu(OH)2↓

  第1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如何表达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第2题考查学生利用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判断正确结果。

  附:随堂检测答案

  1.(C) 2.(B)、(D)

  化学教案-氧化还原

《氧化还原反应》教案 篇13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号考生,我说课的题目是《氧化还原反应》第1课时的内容。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该部分内容属于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在中学化学学习中,贯穿始终,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难点之一。本节课内容承接初中所学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同时为之后学习金属的冶炼和防护、化学电源、元素以及化合物知识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节课内容在课程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于氧化和还原是一对典型矛盾,虽是相反的,但又是相依存的,是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好题材。

  (过渡: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接下来我将对学情进行分析。)

  二、说学情

  学生在初中时就已经学过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但是只是局限在得氧、失氧的角度来认识,因此在这节课中应该组织引导学生从化合价的角度来重新认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逐渐形成正确、恰当地看待概念形成和发展的科学态度。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从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2、理解氧化还原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

  3、会用双线桥法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情况。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本质的分析,学习由表及里以及由特殊到一般的逻辑推理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氧化”和“还原”这一对典型矛盾的深入研究,深刻体会自然现象中的对立与统一关系,树立辩证思想。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

  【难点】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五、说教学方法

  讲授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六、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包括了四个环节:导入新课、新课讲授、巩固提升、小结作业。我将会这样展开我的教学:

  环节一:导入新课

  由于学生在初中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了什么是氧化反应,什么是还原反应,但是仅仅能从得失氧的角度来进行区分,因此我采用了温故知新的方式导入本节新课:

  首先提问学生什么是氧化反应,什么是还原反应,并请学生举出几个具体的实例。通过学生举出的实例,我会请学生观察碳还原氧化铜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学生会从得失氧的角度得出碳发生了氧化反应,氧化铜发生了还原反应。由此我会提出,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是同时发生的,我们就把这样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进入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本质的学习。

  环节二:新课讲授

  1、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

  当学生知道了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之后,我会请学生举出几个其他的氧化还原反应,但是学生目前对于氧化还原反应仅仅是停留在得失氧的层次上,那么我会请学生从化合价的角度思考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学生就会发现发生氧化反应的元素化合价升高;发生还原反应的元素化合价降低。接着我会提出铁与硫酸铜的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是否只有得失氧的化学反应才是氧化还原反应。目的是引导学生认识到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并不是只有得失氧的反应才是氧化还原反应。这就是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特征的讲解。

  2、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我会承接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来提问:为什么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会出现化合价的升降变化,元素化合价的升降与什么有关,引导学生从原子结构的角度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先请学生从原子结构的角度分析NaCl的形成过程,并且渗透双线桥法的应用,学生会发现在这一反应中发生了电子的得失:钠元素失电子,化合价升高,发生了氧化反应,氯元素得电子,化合价降低,发生了还原反应。

  接着请学生从原子结构的角度分析HCl的形成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氯化氢分子里会形成一对共用电子对,并且共用电子对偏向氯原子而偏离于氢原子。因此,氢元素被氧化,化合价从0价升高到+1价;氯元素被还原,化合价从0价降低到―1价。发生了共用电子对的偏移,也是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分析完了NaCl、HCl的形成过程,我会请学生从电子转移的角度重新认识氧化还原反应,也就认识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电子得失或电子对偏移(电子偏移)。

  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对NaCl、HCl形成过程的分析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深入理解“电子转移”的意义,并向学生渗透从结构入手探究化学反应这一化学学习的重要思想。

  之后会让学生利用双线桥法从电子转移的角度来分析铁与硫酸铜的反应,这是通过练习来巩固所学内容。

  环节三:巩固提升

  在这一环节我会请学生思考教材“学与问”的问题,将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这两种不同化学反应的分类方法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起到了巩固、升华的作用。

  环节四:小结作业

  化学学习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还要关心学生学习的过程。课程最后,我会请学生回答本堂课的收获有哪些,可以回答学到了哪些知识,也可以回答学习的感受。

  最后布置作业:用双线桥法来分析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种方法,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七、说板书设计

  最后说一下我的板书,我的板书具体呈现了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本质,还通过图示的方式呈现了双线桥法,直观展现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且我将其提纲挈领地反映在板书里,便于学生抓住要领。

  谢谢各位老师,我的说课到此结束!

《氧化还原反应》教案 篇14

  一、说教材

  1、本节地位及作用

  本节安排在新课标人教版教材必修1第二章,从学科内容方面讲是学生认识化学学科的起始章,是连接义务教育阶段化学与高中化学的纽带和桥梁,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高中阶段化学学习,具有重要的承前启后作用。氧化还原反应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是高考的热点,同时对化学反应中能量观点的建立十分重要。因此,本节是高中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会运用化合价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加深对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理解。

  2)过程与方法

  从狭义的定义入手上升到广义的定义,由简单到复杂揭示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以“问题”为主线,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通过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积极思维勇于探索的学习品质。

  (2)对学生进行对立统一、透过现象看本质等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

  4)教学重、难点

  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二、说学情

  学生知识状况:初中已学习电子得失、化合价等知识以及从得氧失氧角度分析氧化还原反应,但不系统。学生能力情况:学生通过初中一年的化学学习,已具备一定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不能主动参与到知识获得的过程中。

  三、说教法

  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任务或问题的提出开始的,即“不不启,不悱不发”。本节课我以“问题教学法”为主导,综合各种教学方法,完成任务。通过设“障”立“疑”,造成学生对所学内容时时有疑难问题可思,有各种矛盾待解决的境地,促使他们参与到教学中,运用所学知识去探求和解决遇到的各种新问题,使学生处于“愤”与“悱”的状态。

  四、说学法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在已有经验基础上的生长,是由同化和顺应构成的平衡过程”。学生从得氧失氧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基础上,在老师提出问题的指引下,积极思考,自主探究,从狭义的认识上升到从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广义角度。

  五、说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投影:切开的苹果表面颜色的变化;铁钉生锈;干电池使小灯泡发光

  [问题]知道它们的原理吗?

  由情景问题引出新课,引起学生兴趣,激发探究意识。

  [复习旧知]

  [问题]在c+2cuo=co2+2cu反应中,从得氧失氧角度分析物质发生的反应?

  [设问]氧化还原反应中是否一定有氧元素参加呢?

  [问题]下面呈现氧化还原反应的正反例证,请同学们归纳总结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特征?

  [投影]

  例证1:H2+cuo=cu+H2o(氧化还原反应)

  例证2:fe+cuso4==cu+feso4(氧化还原反应)

  例证3:2Na+cl22Nacl(氧化还原反应)

  例证4:H2+cl22Hcl(氧化还原反应)

  例证5:2Hcl+caco3==cacl2+co2+H2o(非氧化还原反应)

  例证6:2NaoH+cuso4==cu(oH)2+Na2so4(非氧化还原反应)

  通过学生分析归纳,从化合价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追问]能否从得氧失氧角度分析c+2cuo=co2+cu反应得到启发,归纳化合价的升降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问题]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为何发生变化?

  [实验探究]

  实验1:将锌片插入cuso4溶液中

  实验2:将锌片和碳棒中间连接一个电流计插入cuso4溶液中

  [问题]

  1、观察实验现象,并写出反应方程式。

  2、实验2中电流产生的原因?为何有源源不断的电子?

  2、通过以上实验,你认为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虽然没学原电池知识,但由现象能认识到本质是相同的,再在初中电流和电子得失知识上,体会到反应中有电子转移,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展示]动画展示该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

  直观教学,让微观世界形象化。

  [过渡]接下来从原子结构微观

  角度认识电子转移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理解电子转移两种形式――得失和偏移。

  以钠与氯气、氢气与氯气反应为例

  投影并讲解

  教学到此,分三个层次强化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解。

  [问题]讨论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巩固练习]

  从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角度分析例证1、2、3、4中物质发生的反应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是按概念的学习过程来完成的。设计中运用“问题教学法”和“讨论教学法”的相关理论。通过一连串精心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探究中发现。教学的关键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在讨论的基础上对初中所学知识深入和拓宽,重建学生已有知识体系和网络。

《氧化还原反应》教案 篇15

  一、教材分析

  “氧化还原反应”是人教版高一化学新教材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对于氧化氧化还原反应,在初中阶段从得氧失氧的角度分析理解;在化学必修1中要求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能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来初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以及了解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即可;通过后续课程如金属及其化合物及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学习,对氧化还原反应有了更多更具体的认识后再要求学生深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知识。本节课既要复习初中的基本类型反应及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重要知识并以此为铺垫展开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较深层次的学习,还将是今后联系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纽带。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是高中化学的重要理论知识,不仅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也是整个高中化学的教学重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掌握根据化合价的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方法;学会用化合价的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2、过程与方法:体验氧化还原反应从得氧失氧的原始特征到化合价升降的表面现象再到电子转移的本质原因层层推进,逐步深入的发展过程,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本质的分析,学习由表及里和以辩证的观点来思考问题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氧化和还原这一对典型矛盾,它们既相反又相互依存的关系的认识,深刻体会对立统一规律在自然现象中的体现,树立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学习化学知识。

  4、重难点设置:

  重点: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难点: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生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及其中的对立统一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难度大,要使同学们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不是一件那么容易的事情。因此,必须精心设计教法,力求深入浅出,而且还要调动学生的思考积极性,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成为学习的主体者。所以我采用“问题解决法”教学,通过设计富有驱动性的、环环相扣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归纳,并辅以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微观过程化抽象为形象化微观为宏观,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逐步将学生的思考方向引向深入。

  问题的设计由以下几个问题的环环相扣来完成。

  问题一:让学生回忆出初中学过的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并举出一些典型的例子。

  同学们根据初中的知识从得氧失氧这一方面来判断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其回答可能会有很多个反应。此时老师挑选出两个比较典型的反应式来进行分析。如:。但初中学习时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分别介绍的,所以我接着让学生讨论:

  问题二:以为例,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分别独立进行的吗?

  学生通过讨论很容易发现还原反应与氧化反应是并存的,有得氧必有失氧,将一个反应中同时发生的两个过程人为地分割开,是不恰当的,也不能反映该类反应本质。所以我们要不断完善,深化对各种问题的认识,以科学的态度来学习。通过这个问题不仅深化了学生的认识,渗透了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教师还可趁势引入新课,从得氧失氧角度归纳出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以上问题的设置可以说是为引入新课作了坚实的铺垫,学生在这些问题的解决的过程中既复习了初中知识,又将学生思维的兴奋点调动起来,使得新课的学习既源于初中,又高于初中。

  问题三:标出上述反应的各元素的化合价,观察化合价有无变化,变化有无规律?

  学生通过练习、观察不难发现凡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是氧化反应,化合价降低的反应是还原反应。此时老师重点强调:凡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定义为氧化还原反应。紧接着让学生分析:

  问题四:没有得氧失氧,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

  从分析中学生可以得知尽管没有失氧和得氧的关系,但是发生了化合价的升降,因此也是氧化还原反应。由此可见,用化合价的升降来定义的氧化还原反应大大扩展了其内涵。

  氧化还原反应及其有关概念从元素化合价的升降到电子转移的过渡,是其概念的升华和对其本质的认识过程,也是教和学的关键环节,也是教学的难点。我紧接着设问:

  问题五:是什么原因引起了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的升降?也就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属性是什么?

  在这一过程的教学中我会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弄清化合价的数值和正负跟原子的电子得失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此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把氯气和金属钠的反应、氯气和氢气的反应制成动画,把氯化钠和氯化氢的形成过程中电子的转移加以形象化。这样化抽象为具体,化微观为宏观,大大降低了学生理解和想象上的难度,也顺利突破了难点。

  至此,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基本已顺利完成,为了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可提出问题:在初中所学到的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哪些反应类型是氧化还原反应,哪些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并对同学们得作答做出解释和说明。

  四、教学反思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我通过环环相扣的五个问题把整个课堂串联起来,学生在这些问题的思考、讨论过程中多种感官同时合作,多项信息综合运用,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学习抽象思维、逻辑推理的方法。教师在其中发挥了主导作用,而学生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充分贯彻了新课程的“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理念。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